用民乐为随迁子女圆梦

04.08.2015  19:02

  杨浦小学分校位于长阳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了该校学生总数的六成,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鸟儿”更快乐地歌唱,学校把民乐教育编进课本,搬进课堂,而艺术教师赵学禹多年来以丝竹悠扬为他们圆梦。

  日前,赵学禹获评2010—2014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民乐浸润孩子心灵

  在杨浦小学分校,每一名一年级新生都要上一门民乐文化课。课上,赵学禹教学生认琴、认笛,结合演奏姿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生正确地站立行。课后,赵老师联系专家、社区资源,为有兴趣的孩子“开小灶”,还牵头编写《民乐文化校本教材》。

  如今,该校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民乐课程,这不仅仅是一套教材,它更是引领孩子走进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一件件民族乐器、一个个民乐名家、一首首名曲名篇,更饱含着老师们的期望——让祖国民族文化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孩子的心灵。

   抱一把中阮走千里

  为了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音乐潜能,赵学禹尝试着在一年级普及中阮学习,并挑选一部分有资质、有兴趣的学生进入学校的民乐团,进行更深入地训练。

  学生邵欣纯一开始在民乐文化课上并不出挑,所以没被选上学乐器。可是,她对中阮的热情却着实不小,鼓足勇气找到赵学禹,胆怯地说:“我想学,我一定能学好。”孩子的兴趣和童心比什么都重要,赵学禹一口答应,放弃每天的午休时间给邵欣纯“开小灶”,几个月后邵欣纯如愿进入中阮班。

  过春节时,邵欣纯要跟着爸妈回老家,她希望能带着心爱的中阮一起回去,演奏给爷爷奶奶听。赵学禹同意了,还特意指导她练习了几首简单好听的作品。一路上,从上海到山东谈城邵庄,从长途大巴换到小摩的,千里之行,再重再累,小欣纯都紧紧抱着这把中阮,大年夜,一首《凤阳花鼓》,一首《红星歌》,老家的长辈们欣慰地笑了。

  在赵学禹看来,通过民乐教育为每个孩子创造积极、友善、鼓励的环境,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拥有健康成长的力量,使他们在学习上、心态上都融入了上海这个城市。

   让更多学生开心歌唱

  赵学禹带出来的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了各种民办初中或是民乐特色学校学习。在新的学校,孩子们凭借着良好的功底,成为学校民乐队的骨干,更有不少进入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有的还到国外演出。而赵学禹悉心培养的杨浦小学分校小溪流民乐社团也获奖不断,上海市级金奖、银奖和铜奖16项,区级团体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赵学禹说:“让更多孩子体会到成功,让更多‘小鸟儿’开心歌唱,我感受到了工作和付出的价值。

  赵学禹坚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探索,我们不断地揭示出民乐文化浸润对孩子们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才艺的发展,更触及对多种智能的培养、良好品德的养成、完善人格的形成。从惠及部分学生的活动向惠及全部学生的活动发展,构建起学校民乐特色文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超越艺术修养的成长体验。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