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格制度管住村里每分钱

28.11.2014  11:58

本报讯(记者 黄勇娣)驻村会计走了,但村里的钱却被管得更严了——嘉定外冈镇的村干部发现,现在村里每一项开支,他们基本都无权插手,而必须由一整套制度“说了算”。今年3月以来,外冈镇在全镇23个村居推广村级“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全程监管模式,用严格的制度把村里的每一分钱、每一笔账都管起来。目前所有村居消费性开支同比减少了70%以上。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日益庞大的村级“三资”蛋糕,对创新监管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外冈镇有一半农民搬迁进了城镇,而村里的仓库、厂房、道路等资产在此过程中,逐渐转化成为村集体所有的资金。到今年为止,全镇23个村居拥有的货币资金达到1.9亿元,是2005年的9倍多,这还不包括资产和其他资源。

前些年,该镇率先推行了村级会计委派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堵住村级“三资”监管的漏洞。因为,村会计人员的任免权和工资发放仍掌握在村主要领导手里,其核算监管职能大大削弱,村里账户多、财务收支乱、合同管理乱等情况时有发生。而且,随着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在农村广泛施行,加强农村反腐倡廉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

今年3月开始,全镇所有村居不再设立专门的会计人员,账目移交到镇经济管理事务中心,由6名会计人员集中记账。村集体资金在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统管制。52岁的张振荣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镇里委派到葛隆村的会计,干了7年,长期与村干部待在一起,工资等由村里发放,不知不觉“会听村领导的话多一点”;

而现在,自己重新应聘到了镇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工资待遇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完全与村里脱钩,可以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来操作,绝不会“抹不开情面”了。

更加“铁面无私”的是一系列制度的跟进。按照规定,各村每月定期报账、履行财务审批手续; 财务印鉴由镇里集中记账员统一保管,对不符合审批手续的支出,一律不予盖章。村干部惊讶地发现,现在,每个村只有2万元库存现金额度,另外用钱必须走审批流程,才能拿到支票;单笔1万元及以上消费性开支、单笔10万元以上大额开支在办理审批时,不仅要有经办人、村书记、村监委主任的签字,还需要联村的镇领导签字。

一开始,有的村干部可能会嫌束手束脚,但其实是对干部的一种有效保护。”周泾村党总支书记杨秋琴坦言,对村级“三资”实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是将“事后查”转变为“事前预防”,可以从源头遏制腐败。如今村里在花钱时总是再三斟酌,确保把钱花在刀口上,既经得起调查,也对百姓负责。今年10月,周泾村新建老年活动室,工程绝不由村领导班子决定,事前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向各有关方面打申请报告,之后在全镇进行招投标,事中要到镇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履行完整的财务审批手续,事后还要进行审价、出报告,最后才能支付工程款。

眼下,外冈镇还在加紧完善三资监管平台中厂房、土地租赁合同的管理。今后,村里土地、厂房和仓库等资产情况,签订的每一份租赁合同,以及合同到期时间、租金收入等信息,都将在网上详细公开,届时,普通村民可查询并监督。如此,可以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管理,堵住“村干部说了算、厂房租赁期过长、租赁价格偏低”等各种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