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排进闵行中学课程表 过半高一生职业方向迷糊

02.05.2015  08:09

   过半高一生职业方向迷糊

      随着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公布,生涯规划日渐热门,“有一些社会上的商业培训机构主动联系我们,想进校园开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讲座,”莘庄中学校长徐国梁说。

  今年的高考已进入倒计时,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民生访谈时,对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高三生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统筹考虑将来选择哪一所学校。同时,也要把未来的职业规划考虑进去。很显然,如果高中生有很好的生涯规划,高考志愿的填报,就不会成为一件很纠结的事。

  然而,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却不甚乐观。这项由闵行区教育学院面向全区高中一年级学生及家长所做的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不能建立学科学习与生涯规划的相互联系。学生尽管比较了解自我,却有51.3%的同学无法确定职业方向。

  有鉴于此,闵行区教育学院日前向全区高中下发了《关于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若干建议》。《建议》指出,高中生在生涯发展阶段处于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在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进行自我观念修正;通过对生涯角色的试探,逐步确定职业偏好,并在选定领域中开始起步。

  “闵行区全面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有一定基础的,”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告诉记者,像闵行高中一样,一些较早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高中,已陆续开始着手尝试生涯规划教育。

  闵行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的电子邮箱里,最近陆续收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测试报告。

  而在闵行中学,生涯规划课排进了高一高二年级课表。

  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2014级高一生将面临加三科目的多样性选择,“生涯规划”越发成为一个热词。但在全市范围内,将生涯规划课排进课表的学校,并不多见。

  作为“吃螃蟹者”,闵行中学的生涯规划课究竟上些什么内容?记者近日走进该校一探究竟。

   尝鲜:

  生涯规划课排进课表

  上周二下午,付雅辉老师为高一(9)班上生涯规划课,主题是“我的大学梦”。同学们对心目中的大学印象进行了各种描绘。

  当付雅辉“你未来想上的大学确定了吗”这个问题抛出,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坐在后排的夏天被老师点到,他站起来说,自己想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什么?”付雅辉追问。“成为航空国防方面的人才是我的理想,我觉得北航能帮我实现这个理想。

  最近,夏天将随学校的模联社去北京参加活动,“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北航逛逛。

  其实,走进大学校园,与心仪的大学零距离接触,也是付雅辉这堂课上给同学们布置的一项实践作业。付雅辉要求同学们:除了要到大学的图书馆看一看,到社团公告栏去看一看外,还要设法去大学食堂吃一顿饭,并和至少一位学长搭讪成功,进入他们的宿舍参观。

  高一(10)班,葛庆华老师所上的另一堂生涯规划课,主题是“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位略显羞怯的女生走上讲台,通过PPT,和同学们分享她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认识,包括职业准入、平均薪资、优缺点等。原来,她展示的是自己不久前完成的一份探究作业:职业访谈记录单。

  除了大学梦,职业体验等内容、生涯规划测试也是闵行中学生涯规划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一位杨同学在学校心理咨室寻求生涯规划老师的帮助。杨同学将来想当一名老师,他的生涯规划测试报告显示,他与教师职业的匹配度是45%。针对杨同学生涯规划测试的各项数据,闵行中学生涯规划课专家顾问李久洋打开电脑,给他分析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闵行中学探索生涯规划教育,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校长余安敏介绍说,当时,学校在推进市教委“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工程中,感觉到需要解决学生的动力系统问题。

   挑战:

  生涯规划教育师资急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学校在探索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

  先行一步的闵行中学也不例外。该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老师,吃不下全部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决定通过自培来解决的师资问题。学校鼓励有兴趣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入到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团队,首批报名的5位老师,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另一方面参加学校心理课教研活动,并且每周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目前,已经有三位老师考出心理咨询师证书,第二批报名的5名老师,又将投入到新一轮培训中。

  闵行区教育学院则站在全区的角度,力图尽快补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的短板。台湾NCDA CDF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认证培训项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闵行区引进,每所高中选派2位老师作为种子参加培训。“参加首批培训的学员中,有4位分管校长,”闵行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介绍说。

  莘庄中学的政教主任陆春霞是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我其实是缺乏生涯规划的受害者,”陆春霞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梦想的职业是律师,但她顺从了大人的安排,最终做了老师。参加完培训,陆春霞感觉收获巨大,“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允许我做什么?让孩子们对这三个问题有明晰的答案,我们生涯规划老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