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网]交大打造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培养面向未来复合型人才
您是否想象过未来的医疗不再仅仅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您是否想象过突破传统生化方式,依靠人工光合作用就能制造清洁能源,一改往日雾霾重重?
随着社会和环境的改变,人类在健康发展方面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单纯依靠某一学科“单打独斗”已不能解决问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绿色化”概念,会议强调要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类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上海交大以“绿色化”和“整合型”为指导思想,致力打造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theCrossPlatformofLifeandEnvironment,简称CPLE),有机融合生命、环境、化学化工、医药、食品等12个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方向,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宽口径知识基础,同时按个人兴趣融合贯通,选择专业交叉,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培养计划的特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信息化、纳米技术实现的精准化、定量化的检测与预测技术,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人类的发展,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从来就是不可分割有机整体。地处云南大理的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清洁的水源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洱海已面临严重威胁。为了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的孔海南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在高原明珠洱海边扎根13年,以基于环境、生态学和化学等多领域的协作以及跨学科创新性治理理念获得了丰硕的水污染治理成果。“从‘并重’到‘友好’的转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根本性转变。”大理洱海——曾经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湖泊,正在逐步重现往日“水清月明”的风采。
由此可见,“生命”与“生态”的不可分割性给生命、环境、药学、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叉、融合、协作已是各个学科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整合了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等多个国家或省部级教学示范中心和基地,和7个跻身ESI全球研究机构的前1%的学科,利用多学科融合、理工交叉、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在各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理工结合,打造全新人才培养平台。
围绕人类生命健康,全球对食品安全、环境生态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食品环境是关乎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
抗生素工业的核心是“健康”,研发与应用需要化学、生物、农业、医药、环境、信息相结合,产业化需要理与工的结合。平台中的邓子新院士作为微生物代谢领域专家,长期进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生物合成机理研究,抗生素不仅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在农业、养殖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很多应用。同时,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健康、环境的影响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此外,抗生素产业也需要资源与技术对接,基础与产业互动。
转基因产品已经大量涌进生活,如何评测其安全性,保障人类健康?交叉平台中的张大兵教授是全球知名植物学家与转基因安全专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汇集了分子生物学、农学、系统生物学、信息学等多领域专家,利用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建立了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评价转基因生物安全,获得了高度关注。这两个科研创新群体的成功,正是多学科融合、理工结合、团队多学科化的典型案例。
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以健康为导向,有效整合生命、环境、食品、化学与药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消除专业壁垒。以提升人类的生命健康质量为主要目标,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医药、食品的高度融合发展业已成为人类健康领域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产品研发、产业升级的国际趋势。特别为了解决人类疾病治疗费用日益提升巨大经济负荷带来的社会问题,预测医学与预防医学、治未病是的未来医疗的发展趋势。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拥有系统思维支撑、交叉学科背景、熟谙国际前沿的人才是“人类健康”领域所急需的。
有没有一种“健康密码”在“食品”和“医药”之间形成天然的融合?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的赵立平教授长期研究微生物在糖尿病、肥胖症、肝功能疾病中的作用,证实了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终于找到了这样的“健康密码”。这项基于“生命”领域的研究将带给“医药”、“食品”领域的重大变革。
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始终坚持以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培养学生的基准点,拥有国际前沿的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品位是平台培养学生所追求的目标。交叉平台拥有众多国际著名专家领衔的教授专家群,让平台培养能够在国际领先的科研环境中依靠系统化、交叉化的思维向“人类健康”这一发展的永恒目标不断前进。
“1+3”模式宽度深度并重 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学校从“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出发,把学科融合发展作为对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以前沿科学发展的需求作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断探索精英人才的培养路径。继2014年工科平台的成功尝试之后,2015年进一步推出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的培养一体化探索。
平台学生将接受一学年的平台贯通式培养,除数理基础课程以外,还涵盖并贯通生物、食品、环境等学科的特色课程。平台的流动性高于普通专业,平台学生于第一学期进行第一次专业选择,大一结束前还可根据个人兴趣申请平台内调转专业,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
进入大二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用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术前沿和威胁人类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破解。
平台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平台学生将参与“跨学科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和“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水平。
平台学生编班住宿、学习生活在一起,为未来进入专业学习后进一步交叉融合、讨论交流打下基础。
国际联合培养瞄准科学前沿 校企全面合作对接新兴产业形态
平台各专业方向都与世界知名学府和优质企业机构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与人才输送关系,拥有交大-美国耶鲁大学生物信息专业本硕“3+2”、交大-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2+2”双学位、交大-美国普渡大学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2”双学位、交大-英国诺丁汉大学本科生物技术专业“2+2”双学位、交大-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硕“2+2”、交大-美国罗格斯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2+2”双学位、交大-美国阿克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3+2”等20多项联合培养与交流项目。
陶氏化学、艾弗森美孚、巴斯夫、联合利华等世界产业巨头,中粮集团、光明集团、扬子江药业等重要国家企事业单位均为平台学生设立奖学金或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交叉平台专门设立生涯发展工作室,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来源:上海政府网 2015.04.23
原文: 上海交大打造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培养面向未来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