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心外科成功完成国内首例经心尖“瓣中瓣”TAVI手术
近日,中山医院心外科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团队再获突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经心尖“瓣中瓣”TAVI手术。
王老伯今年84岁高龄,16年前因主动脉瓣狭窄接受正中开胸无支架生物瓣置换手术,今年复查发现当初置换的生物瓣发生衰败,瓣叶完全撕脱导致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王老伯开始出现低血压、胸闷气急等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将会很快发展为心衰,于是王老伯来到中山求助于当年为他动手术的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
众所周知,再次开胸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的风险比初次手术高好几倍,更何况是84岁高龄患者。雪上加霜的是王老伯患有多年老慢支、肺气肿、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老年疾病,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更让家属几乎绝望:“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药物治疗无效,手术风险极大”,这样的高危病人谁愿意接手呢?
王春生教授慎重研究了王老伯的病情,向他推荐了经心尖TAVI手术。这种手术无需正中开胸、无需体外循环、无需心脏停跳,只需在左侧胸壁开一个小口,将一根细长的导管经心尖穿刺送入心腔,在透视定位下释放瓣膜即可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把对身体的干扰减至最低,可以说是目前最微创的瓣膜置换术式,特别对高龄高危患者具有巨大的优势。
2010年,中山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完成国内首例TAVI手术,为中国经导管瓣膜病治疗掀开崭新篇章。在葛院士的支持下,由王春生教授和魏来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心外科TAVI团队目前已在国内领先开展高龄高危患者TAVI手术40余例,患者平均年龄80岁,术后80%在手术室内即拔除气管插管,90%无需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仅6天,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速度远远高于常规手术,在学术界取得了广泛影响和充分肯定。
但与常规TAVI手术不同的是,为既往生物瓣衰败的患者实施经心尖“瓣中瓣”TAVI手术将面临术中解剖变异更大,定位要求更精确、并发症发生概率更高等困难。并且,王老伯当年置换的是完全缺乏X线参考标志的“无支架”生物瓣,在“无支架”生物瓣中安装“瓣中瓣”即使在国外也罕见成功报道,在国内更是首次尝试,是学术界公认的难题。
潜心钻研方能知己知彼,准备充分才会游刃有余。经王春生教授指导,魏来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成员调阅了王老伯16年前的手术记录,收集了早已停产的该型号生物瓣的尺寸、参数、性能和图片,检索了国外所有相关案例成功和失败的文献;同时为王老伯做了全面细致的影像学评估,复原其心脏三维结构,精确测量瓣膜、主动脉、冠状动脉等结构的关键数据,逐层图像分析当年瓣膜缝合线路和由此带来的解剖改变,确定胸壁穿刺位置和角度,设计最佳导管进入通路,并完善各种应急预案。
10月10日,王春生教授、魏来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手术,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左胸穿刺点定位非常准确,只分离少量粘连即达心尖。术前确定的DSA角度、导管弧度和人工瓣膜尺寸也非常适合王老伯主动脉根部解剖。关键的瓣膜释放一次性准确定位成功,新瓣膜工作正常,没有干扰心内任何正常结构,术后复查没有传导阻滞、没有栓塞、没有明显瓣周漏,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12小时王老伯即顺利脱离呼吸机支持,安全度过重度肺功能障碍这一难关,术后2天已可下床活动,术后一周后几乎看不出手术的影响。
中山医院心外科的微创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技术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际最先进的“DSA-CT心脏复合手术室”,在国内外TAVI手术领域取得的成果斐然。近2年来,还先后受邀在美国、德国召开的高水平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作大会发言,介绍TAVI经验。最近,中山医院经心尖TAVI工作成果总结已被国际最权威的心血管专业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 Int.)接受即将发表,多位国外知名心外科医生也先后来中山医院观摩学习TAVI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