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理财骗局:怎样从父母手里骗走100万

11.09.2016  19:39

徐家姆妈简直要精神分裂了。她给人骗走了50万元养老钱,那是夫妻两个一辈子的存款。她一面昏天黑地地维权、上访,一面把手机里能删的删干净,装成没事人一样,到女儿家里带小孩。

这种日子过了快一年,老夫妻还在死撑,“我怕得要死,不敢让女儿知道,他们一定会骂我。

徐家姆妈投资的那家理财公司,老板去年十月跳楼自杀,没了法人代表,连立案都立不了。她在一个上百人的微信群里和其他受害者商量各种追债办法,公检法、信访办,能找的都找了,一直没什么进展。

在理财骗局受害者里,徐家姆妈不算最惨,被骗一两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大有人在。他们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纪最大的超过80岁。盘一盘过去一年出事的理财公司就会知道,徐家姆妈投资的那个涉案金额几千万的公司,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角色。

这家公司的前员工王伟说:“是的,我们做的就是中老年人的生意。退休老人有闲钱,又有空,子女又忙。

王伟说的闲钱是徐家姆妈“一生一世的积蓄”。老夫妻谨小慎微一辈子,人到七十,把那笔钱交到陌生人手上,无论如何不会是个轻率的决定。

那些投资是怎么发生的?

徐家姆妈的投资决策依据

徐家姆妈是那种典型的上海阿姨,老夫妻两个和子女不住在一起,退休之后的生活圈子很小,屋子里柴米油盐,里弄里活动活动,偶尔出门旅游。

有一天她去买菜,路过一家理财公司,店门外竖着两块醒目的广告牌,几个业务员在路边候着。她放慢脚步的时候,店员凑上去推销,给她看的理财产品年收益都在10%以上,“想想看,你的钱存银行能有多少利息?

上海朋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5月注册成立,宣传文案嵌着一串串时髦字眼,“互联网金融线下理财服务的创新实践者”。“互联网金融”徐家姆妈是听说过的,电视上报纸上都在谈,一起玩的老伙伴也有人在投资。

她先是买了1万元1月期的产品,一个月后利息准时到账。她又试了试3月期、6月期的,周期越长,年收益率越高。最高的12月期产品年收益率14.4%,她一时半会儿不敢尝试,慢慢观望。

一开始,她连先生也没告诉,偶尔对孩子流露想买理财产品的心思,女儿女婿一句话打回来:“别去碰那种东西。”孩子们忙,最多每周到家里吃一顿饭。老太太的投资行动,他们完全没有发觉。

徐 家姆妈观察着朋泉,店面里的行情好像越来越好,她的收益也总能按月到账。她了解过公司老板的情况,“本地人,研究生学历,在XX路上有一套房子,价值千万 元以上。”巧得很,老太太家离XX路很近,她甚至看到过老板出入小区。她相信了朋泉店员的分析:“老板的身家放在那里,几千万元就算亏空了,他也赔得 起。

老太太搜集着经济金融知识,从新闻联播到街坊闲谈,凡是能接触到的信息,都被她 装进大脑里。她去参观金融博览会,在某个大型理财企业的宣传单上看到知名经济学家的头像;她熟知的一位本地电视节目主持人,出任了某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形 象大使;前述公司所在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一度被盛传参加过国家的外事访问团。

老太太一项项罗列着于己有利的决策依据。以她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结构,考虑到她所处的信息环境,用“谨慎”来形容她的投资决策并不为过,在签订50万元的一年期合同之前,她其实是用自己的办法做了背景调查、信息分析和风险控制。

怎么会呢? 怎么还能出事呢?”徐家姆妈懊恼、自责、害怕,“女儿婚前在我这里存了点钱,如果她知道我被人骗,肯定要把自己那笔钱收回去,那样我们就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