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承办的大学生环境设计作品展亮相规划展示馆

21.05.2016  14:34
      应对城市雾霾的“高层建筑核心筒原型”、让每个家庭都可通过小尺度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渗透城市”、会帮您吸收分解有害气体的“微水景生态缸”、小型可组装拆卸式的流浪猫收容站——“180°猫舍”……作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开展的第一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沪上17所高校的100件大学生环境设计类作品,继结束在同济大学为期一周的校内展示之后,5月20日一齐亮相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出席作品展览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郭为禄表示,此次推出沪上大学生文化创新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面向社会展现上海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打造大学校园创意创新与文化产业园区对接的桥梁,为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营造上海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伍江表示,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之余,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发挥专业所长,为社会“把脉”,为诸多现实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体现了他们的使命担当精神。今天将百件作品从大学校园移师至规划馆,是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创意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首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今年3月启动,面向沪上各高校征集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分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类,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类,环境设计类,服装设计类,产品设计类,工艺美术类,互联网+文化创意类,其他综合类(含公共艺术、美术等)”8大类别,其中由同济大学负责“环境设计类”作品的征集、评选和校内外展示工作。
      “环境设计”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设计创意与艺术传媒”等多学科交叉共融的发展格局,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和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支撑。本次环境设计类展示活动的主题为“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征集的作品包括“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类”“环境保护技术设计类”两大类。
  据同济大学教务处老师介绍,自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上海市17所高校的百余件作品。经评审专家从前瞻性、创造性、完整性、技术性、人文性、艺术性、实验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综合考量,共有100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大类81件,环境保护技术设计类19件。最终有72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2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36件)。同济大学有1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评审专家认为,这些优秀作品关注现实、选题新颖,富于创造性,并有实现技术层面的思考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同时,也展现出同学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一个小型四方体高高矗立,这是一模拟陆家嘴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模型。在它的核心筒结构中,一层层分布有离心、喷淋、环保膜、植被等诸多成熟节能的装置,来自于地铁、电梯、中庭、烟井的被动气流携带着空气中的污染物,一层层穿过其间,空气可得以净化,从而帮助城市应对雾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一女生梁芊荟联合同学共同完成的《应对雾霾的核心筒原型——城市空气基础设施设计》,获一等奖。她介绍说,雾霾很大程度上是静风环境造成的,而城市中很多边界能源的导风能力被忽视:比如地铁和电梯的活塞效应,中庭和烟井的拔风效应带来的被动通风。她发现城市高层建筑背后,不变的核心筒结构体系正可以与处理雾霾的空间、设备结合,发展成为全新的应对雾霾的核心筒原型!
  别小看小小蚯蚓,它可吃掉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生物膜污泥,蚯蚓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又可作为微生物食料。蚯蚓与微生物相互协同,可大幅减少能耗,实现污水、污泥的同步处理,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郑雅丹等同学完成的《小小蚯蚓助力中国美丽乡村梦”——面向农村水环境需求的蚯蚓生物滤池同步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同样获一等奖。
  同济学子获一等奖的另5件作品分别是:建筑城规学院陆伊昀等同学完成的《渗透城市》,旨在构建“人人皆相系”的宜居城市,曾获亚洲垂直城市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建筑城规学院大四学生白郁欣等同学完成的《“”步到位——中心城区大型医院定制公交探究》,建言大型医院定制公交班车要注意构建“医院与公交系统之间”的网络,以及“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公交班车网络;设计创意学院大三杨金诺等同学完成的《AIR MATTERS- URBAN LINK SYSTEM》,针对棚户区蒋家浜的现状,设计了以清洁电能为动力车头、可分别连接不同功能车身的urban link新型车,规整货车出入、摊位摆放;建筑城规学院大四唐思远等同学完成的《合舟共创——杨浦滨江船厂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在留存工业遗产的同时,植入青年创新创业文化,实现多元共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张树勋等同学完成的《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磁性生物微胶囊》,将优势菌种固定在特殊囊材内,较好地提高细菌存活率,通过生物微胶囊的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机理,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微污染物。
  此次“环境设计类”作品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5月13日举行校内展暨作品决赛;5月20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进行校外展示;5月30日部分获奖作品将参加主办方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办的集中展示。展示活动向公众开放,观众可通过“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索票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