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场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谈环保事业

20.07.2015  12:08

图片说明:讨论如何应用地流动检测车开展野外空气污染测试

图片说明:在百万分之一天平室和同事一起讨论PM2.5滤膜称量技术

图片说明:研判空气形势变化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未来趋势的影响

图片说明:和空气质量预报员们一起开展预报会商

      东方网记者孙樱齐7月20日报道:夏季的上海,如果下雨,空气中会带着湿漉漉的水汽;如果放晴,会飘着淡淡的花香,而伏晴艳的工作就与这座城市的一呼一吸息息相关。伏晴艳,42周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采访时,面前这位戴着眼镜、皮肤白皙、散发知性气质的女士,首先吸引我的,是她的名字。伏晴艳,让人联想到大诗人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名句,其中描绘的美好情景,乃是都市人心向往之的优质环境。伏晴艳的名字一如其人,让听者对她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事业怀有美好的愿景。早在26年前,这个女孩就投入了“环境保护”这场战争,而这战争,并不是一场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PM2.5是什么?在26年前,伏晴艳阅读了美国作家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书,这本书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和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也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这部里程碑式的警世之作开启了人类的环保事业。受到书籍精神巨大影响的伏晴艳在高考第一志愿里填写了“环境科学”专业,相较于其他“经世致用”的专业,伏晴艳觉得环境科学“立足更高”。毕业后,伏晴艳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当时的工作就是帮老同志打字、在实验室摇瓶子、去野外采样、进工厂爬烟囱,后来成为科研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之后,又被调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筹建本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伏晴艳关于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梦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了。

  几年前,PM2.5没有现在这么有名。在2010年世博会召开期间,伏晴艳把数据放在浦西能源馆,几乎无人问津;但是现在,单位的环境监测车停靠在马路边时,连阿婆都会问她,“阿妹啊!(沪语)你们是不是在测PM2.5?这里的空气怎么样啊?”环境信息从无人问津到成为民生关注、两会聚焦的热点问题,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年中,在这背后,离不开伏晴艳和她的环境监测团队的付出。从2014年两会、五一劳动节假期、十一国庆节长假、南京青奥会、上海国际马拉松,北京APEC到2014首个国家公祭日期间,伏晴艳率领的空气质量预报团队为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支持,积极有效地推进了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2013年12月6日,一个寒湿的冬日,上海PM2.5浓度自发布以来达到历史最高,长三角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区域性严重灰霾,中国有近1/3国土面积沦陷在重度污染之中,上海连续出现14天污染,其中4天重度污染。就在这14天里,伏晴艳每天都是上了发条的陀螺,晚上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6日那天,上午,伏晴艳一边在监控室调度同事严密监控和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行,一边与预报员们判断污染的时空变化,配合领导发布重度污染预警;中午,她赶往青浦淀山湖超级站安排颗粒物监测仪器国家比对现场实验,下午4点赶到奉贤海边系留气球观测基地。就在这一天,伏晴艳和团队在我国首次将全套空气监测仪器成功送上了1000米高空滞空观测,记录下了这次重污染过程的第一手高空观测资料。当把体积有波音737飞机一样大小的气球从空中收回来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当日奉贤的海边气温,零下5度。

  空气质量预测不仅关系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空气重污染,全市数万名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就要被停,全市几十个委办局和相关部门都要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在建工地需停止作业、污染企业必须减产、道路保洁要及时洒水……牵一发而动全身,伏晴艳的工作和上海人生活的每一天都休戚相关。

  令伏晴艳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深入人心,今年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对上海空气质量的影响创历史最低,上海首次没有因为烟花燃放出现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少用一度电、少开一天车、垃圾分类、不燃放烟花爆竹、使用再生纸张这些环保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当前,党中央已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我国的环保事业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也许早10年时间,伏晴艳的环保事业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阶段;也许晚10年时间,许多重要的工作已经完成。而对于当前时期,正如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所言,处于“环境质量形成制度拐点的时期”。

  伏晴艳在2011年-2012年雾霾爆发的较短时间内,作为大气监测科研领军人,她主动承担起了国家PM2.5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创新研发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为国家PM2.5监测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确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推动上海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市向社会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她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打造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信息共享及联合会商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跨省市、跨部门的城市群大气联合观测,首次构建了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及预警联合会商机制,首次启动了区域空气污染预警联动;她通过和美国国家环保署合作,成功将美国AIRNOW空气质量发布技术引入上海,上海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首个拥有实时快速审核和快速发布空气质量的城市;她推动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发布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及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城市,还创造性地设计了“空气质量宝宝”卡通,实现全天候形象化地实时发布空气质量……

  在伏晴艳看来,几十年如一日投身其中的环保事业并不是一场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伏晴艳说,环境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并不是靠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部门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包括媒体和大众在内的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媒体人或者社会公众的观点,无论是激进还是片面,都是他们从某个视角的切入,他们的参与对整个环境保护工作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