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年投资即将迈入万亿新阶段

04.12.2017  11: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加之PPP项目在环保领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环保投资市场正在加速开启。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近日召开的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透露,传统环保业务在2015年环保投资体量5000亿元基础上每年保持25%的增长,环保行业年投资体量将从4000亿元至5000亿元上升到1万亿至1.5万亿。

  “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

  “当前,环境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无论是大气环境还是水环境都已进入改善的重要转折点,这为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环保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在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指出。

  中国绿色经济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行业产值已超过4.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规划的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其中,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预计总投入达8.6万亿元。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约1.15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0%。据测算,为实现环保目标和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国际承诺,一直到2030年,中国每年的绿色投资将达3万至4万亿元。

  赵华林给出了另一组与之互相印证的数据:“十三五”以及未来的10至20年,我国将围绕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三大领域重点整治,投资主线从减排转向治理。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水、气、固废三大领域的原有业务模式将继续保持20%至30%的增速,而水环境、海绵城市、土壤修复将带动1.5万亿至2万亿元的投资,年环保投入增量为3000亿至4000亿元。加上传统业务在2015年环保投资体量5000亿元基础上每年保持25%的增长,环保行业年投资体量将从4000亿元至5000亿元上升到1万亿至1.5万亿。

  “今后和较长一个时期对环保企业来讲,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近几年,很多中央企业都成立了环境保护公司,这意味着它们纷纷看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 赵华林表示。

  在E20研究院院长傅涛看来,环保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环保产业主要为政府提供专业服务,政府有什么需求就做什么,污水处理不达标就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不达标就做垃圾处理,这是环保产业的1.0时代,也就是单元服务时代。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的发布,标志着环保产业2.0时代的到来,三个“十条”均要求环境效果,这个时代考量的是企业的系统服务。但是前两个阶段都需要花政府的钱。随着环境产业进入3.0时代,就是落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期。能不能少花政府的钱,不花政府的钱,完成生态治理,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到2020年绿色金融需求将超15万亿

  在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多、空间大。有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产业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万亿以上,近五年大气治理需求约为1.7万亿,其中政府的财政资金大概只能提供其中的10%至15%,大量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渠道给予支撑。

  从国际上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以中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正在加强顶层部署,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市场中。以绿色债券为例,预计2018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将高达3000亿美元。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把绿色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绿色金融体系机制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预计,未来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及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绿色金融将会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到2020年末,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到15万亿至30万亿元。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创新需求将更为迫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绿色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些将使绿色金融空间广阔。

  在原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看来,绿色金融要发展起来,还要考虑其他的资源和条件,比如,只有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协同效应,才能给绿色金融带来最大利好。

  据了解,国家在“十二五”末的时候,用于环保和节能的财政资金决算达到4800亿元。现在中国财政环保资金是增长最快的,今年前9个月,用于节能环保的财政资金增长率为33%,预计到年底可能会超过6000亿元。不过这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仅仅是几十分之一。

  “如果我们继续快速加大投入,能够带动、支持绿色金融,使金融资金进入环保领域和绿色领域,再加上价格税收政策,以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真正促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 马中说。

  环保领域PPP进入“提质”阶段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绿色金融更多的是需要引导社会资金,运用综合服务的手段来支持环保建设。而PPP模式将对环境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事实上,环保领域PPP正在呈现强势增长势头。根据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8期季报显示,民企参与环保项目明显增加。相比去年位居前列的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领域,今年位居前列的分别是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国开证券副总裁邓琪认为,十九大之后,在绿色金融领域,政策方面或将进一步搭建起引导社会资金的制度创新。除了财政政策支持之外,还应该有一些专业化的担保机构和增信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参与进来,特别是吸引民企积极参与到环保领域的建设中来。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指出,要在环保领域更好地推进PPP模式,需要从五个方向上下功夫:第一,未来环境保护领域的PPP项目将与行业管理结合得更加紧密。要结合阶段环境保护任务要求,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实施必要性和紧迫性强的项目;第二,对于环境保护领域的PPP项目,应该强化按效付费。环境效果是环境PPP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更加强化行业特点。现在很多环保PPP项目是套用了其他领域的模式,比如把市政领域套用到农村领域。应该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设计;第四,目前很多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体量非常大,规模甚至达到几十亿或上百亿。对于这类项目,要强化项目之间的关联性或者对于实现预期环保目标的贡献度;第五,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创新。

  “目前,在环保领域,基本上都是以公益性项目为主,后期需要政府付费。但如果不创新环境PPP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完全依靠政府付费,项目就难以持续。”逯元堂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PPP管理方面频繁出台文件,强调PPP项目的规范运作问题。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此前也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重点把握好PPP工作的“四条线”,包括要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0%“红线”的硬性约束,守住严禁各类借PPP变相举债行为的“底线”等。

  对此,专家认为,下一步PPP的发展不应该注重增量,而是要提质。未来PPP的发展将会更加规范、有序。环保领域PPP同样面临挑战,一方面,PPP项目的管控将会更加严格;另一方面,未来PPP项目会越来越大。

  水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田卫红认为,以后PPP项目的慢慢集中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伴随着产业发展,孤军作战将逐渐转变为协同式发展,共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创造绿色。

1-10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
1-10月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4.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上海商务之窗
青浦区加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监管
  青浦区加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监管,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