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王长虎捐款500万设立专项基金回报社会

14.03.2015  11:53

  

  图为王长虎与小陆交谈,鼓励他勇敢地与病魔抗争。

  头发花白,身材瘦削、穿着朴素,手里拎着马夹袋,脚上穿着运动鞋。掏出手机,是一台已经淘汰了的翻盖机,损坏的翻折处还用橡皮胶粘住。脱了鞋,袜子后跟上好几个洞……“怎么看他也不像是有钱人!

  然而就是他,一个平凡的上海市民、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股海搏击成功后,慷慨捐款500万元,设立“王长虎专项基金”,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近3年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自去年7月以来,该基金已累计捐助肺癌患者、瘫痪病人、贫困老人等近20万元。

   与病魔抗争,我会帮助你

  3月10日,66岁的王长虎冒着严寒,拖着病体,亲自登门看望患白血病的男青年小陆。3年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小陆因患重症障碍性贫血被试用单位辞退后,医保无望,2个月的住院治疗费高达28万元。靠工薪生活的父母奔走举债,倾力救治,出院后改为中医治疗。

  最近,王长虎听说了小陆的情况,得知他病情有所好转,但治疗款告急。“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不容易,孩子有病,应该尽力治疗。”他不仅表示,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王长虎专项基金”中先支出5万元,供小陆继续治疗,还鼓励小陆与病魔抗争,会继续帮助他。小陆及其父母感动万分,连连致谢。但王长虎真诚地说:“白血病人往往被看作治不好的无底洞,不太有人愿意资助,我就想帮帮这些困苦无助的人。

   出身贫寒,节俭成了习惯

  翻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个人捐赠排行榜,王长虎排名第四。前三位有外籍人士,有企业家,而王长虎却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来捐款的有钱人我也见过一些,但像王长虎这样的人,还是第一次。”市慈善基金会募捐部部长祁申说。

  王长虎不仅不像“有钱人”,而且有些过于节俭。他说自己是苦出身,“节俭已经成了习惯。

  八岁时父亲去世,他与裹着小脚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吃顿饱饭都成了奢望。为了赚钱贴补家用,他经常连夜走到青浦白鹤农村去摸螺蛳,再拿回来卖。

  19岁那年,部队征召新兵,王长虎想去,可体检不合格。后来部队首长前来家访,一进屋就傻眼了:王长虎睡吊床,母亲睡在锯掉一半的桌子上。首长把王长虎叫到跟前,数数他衣服上的补丁,竟有几十个。“后来首长临时决定,把我带走。他说,要是不带你走,你就要饿死了。

  20岁,王长虎入党。5年后,他退伍回到上海。

   股海搏击成功不忘助人

  1989年,他投入股市,以借来的1.3万元开始了20多年的职业股民生涯,而今成为了千万富翁。

  赚了钱,买了房子,王长虎实现了财务独立。可他经常说,如果没有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应该回报社会。

  他多次去云南、昆明、四川等地看望家境困难的战友,出资补贴他们的生活。他到居委会捐款,看到房间里没装空调,热得很,立即去大卖场买了一台。小时候,同学的奶奶看他饿得不行,买了两个烧饼,一个给自己的孙子,一个给他。退伍后,王长虎每年都去给奶奶上坟……

  近年来,王长虎身体不太好,他推己及人,捐资成立了专项基金。尽管亲朋好友对他的善举反应不一,但他坚毅地说:“我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帮助那些困难群体,为党和政府分忧解愁。钱么,够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