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致力环保立法的环境法资深学者[图]

09.12.2014  16:35
在今年举行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IUC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Law)第12届学术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王曦被授予该学院的第六届“环境法资深学者奖”。这是环境法专业在国际上的最高荣誉,也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个奖项。多年来,王曦始终致力环保立法研究,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读书,勤研学术   王曦是个“50后”,下乡插队、回城、恢复高考……这每一个历史转折,他都是亲历者。当年回城后,他在沙市棉纺厂做工人。和几千万下乡知识青年一样,当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他马上去工厂的职工学校借来教材,利用三班倒的工余时间自学。下乡之前,他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到初二,数学才刚刚学到二元二次方程。“看不懂怎么办呢?就硬啃。”因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报考了外语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最后被录取到了大学中文系。   大学毕业时,武汉大学正着手恢复法律系的工作,因为从小十分敬佩武汉大学法律系的几位老先生,他报考了武汉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并在研究生毕业时成功抓住了去华盛顿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的机会,他也因此成为那个年代第一批出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之一。年轻的他想法很简单——“学了法律,我能看清是非对错;学了法律,我能学会正义和非正义的判断”。   王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主要从事国际环境法学和比较环境法学的研究和教学。   前文提到的IUCN环境法学院,是世界上唯一的和最大的由大学环境法学科和机构组成的国际学术组织。评委们如此评价王曦:“(在过去的5年里),王曦教授撰写并编辑了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重要著作5部和重要论文25篇。他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中国环境法》,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环境法的专著,附有对中国环境法的优点和缺陷非常坦率的评价。它呈现了作者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是一部在世界各地被使用的著作……王曦是一位非凡多产的和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学者,他的著作对中国和国际的有关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认准方向, 锲而不舍   读研时,王曦的研究方向是国际法。那时候,国际上已经开始重视环保问题,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国际海洋公约中海洋环保部分的研究。在美国,他一边帮助导师把清朝的法律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边潜心钻研美国的环境法。他发现,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立法高峰时期,首先颁布的就是《国家环境政策法》。   2005年,全国人大环资委邀请全国的环境法专家讨论关于《环保法》的修改。那次参会发言,王曦第一次提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环保法的做法,从规范政府行为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环保法。2007年,他受邀参与由环保部、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开展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中一项与法律相关的子课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环境保护宏观战略提出思路,同时为环保法修改做准备。2010年,课题验收时,研究所获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他本人获得先进个人的表彰。这些让王曦更加增强了为环境法律发展建言的信心。研究团队一面深入研究国际环保立法的经典案例,一面梳理了历年环保事件。老的《环保法》和单项法对企业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但对政府的规定寥寥无几。由此,2008年,王曦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制定新的环保法,并首次提出在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上,“政府失灵”是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后,他连续几年在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建议规范和完善政府履行环保职能。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王曦不仅提交了《关于修订环保法,规范和完善政府履行环保职能》提案,还附上了他的研究团队起草的《环保法》修改建议稿,供有关部门参考。2012年《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草案”主要规定仍然是针对企业行为。   宝剑锋从磨砺出。王曦研究环保法修改,几经波折,又是10年。今年4月,全国人大公布了最新修订的《环保法》,并规定2015年正式实施。从其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的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规范和制约有关环境的政府行为为主的专章。除这一章外,在新《环保法》的其他章中也含有比例相当高的规范和制约有关环境的政府行为的条款。这一次,媒体上纷纷用“史上最严”、“长牙齿的法律”为题对这部法律加以解读或评价。王曦认为这部最新修改的《环保法》在用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监督政府的程序和手段上,与国际相比还是有差距,比如在针对政府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法学专家,心系社会   多年来,作为法学专家,王曦始终站在国际环境资源法研究的最前沿;他连任全国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他不断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一份份沉甸甸的提案和建议,交到全国“两会”。   早在1997年,他就因与李崇淮、辜胜阻一同提出宪法修正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而知名。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订立《京都议定书》时,他敏感地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在1998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他提交了题为“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温室气体减排的准备”的提案,并因此获得第九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人奖”。2007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引起了王曦的关注,在当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他提交了题为“加强对世贸组织环境与贸易案例的研究”的提案。虽然只有短短一页纸几百个字,但却引起了商务部的高度重视。商务部复函并特拨专款支持他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商务部对王曦的研究报告作出评价:“报告数据丰富,思路清晰,相关建议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对深入理解争端解决规则,明确贸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及更好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打开王曦的博客,题头一句话——“实事求是,认识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探索以法律保障其良性互动之原理和途径。”王曦说,这其实是通过调整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这是更高层次的协调人和人的关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