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教授在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作专题报告并赴美国知名大学演讲[图]

09.04.2018  11:51

应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斯坦福大学路易斯·胡耶特·尼克松英文和比较文学讲席教授大卫·柏龙波·刘(David Plumbo-Liu)的邀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于3月28日至4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参加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并作“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的专题报告。

王宁在报告中指出,虽然不少学者都认为比较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学科,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比较文学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研究方法的前历史(1906-1949),非学科的边缘化(1949-1977)以及学科化和全面复兴(1978-)。在这方面,王国维和鲁迅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作为早期的开拓性研究著述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以及其后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前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比较文学在中国被放逐到了边缘。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再度从西方引进,王宁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一批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亲身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革,并在本世纪初以来连续主办了多次高规格的比较文学国际会议,尤其是延续了由钱钟书先生开创的中美比较文学双边会议机制,促成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个中心:它致力于中美双边比较文学研究和对话以及现当代西方文论的研究,并努力在国际学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这一切均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文学及人文学科的国际化进程。王宁教授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兴趣,他一一回答了与会听众提出的问题。

王宁教授在结束会议后,应邀前往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斯坦福大学讲学,分别作了题为“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和“世界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国际化”两场演讲。王宁指出,全球化和世界主义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国际化,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特征愈益明显。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成主要的西方语言,更多的中国当代作家将问鼎包括诺奖在内的世界性文学大奖。他还阐释了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贾平凹和格非等人的近期小说创作,预言第二位问鼎诺奖的中国作家将在未来的五年内出现。他指出,由中国和西方学者携手合作编写一部新的世界文学史的计划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在这样一部新的世界文学史中,中国文学的地位将不再是边缘的,而应该作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再现过去的辉煌,从而成为世界文学的一支劲旅。作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者,他本人将一如既往地为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而努力。演讲结束后,王宁教授与在座两所大学的师生以及中国访问学者进行了互动交流。王宁教授在这两所大学访问讲学期间,还向一些同行专家学者介绍了上海交大最近几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快速发展,并讨论了今后的合作交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