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医学院王一飞教授:破跟风思维,练创新内功

06.01.2015  14:40

  谈起创新文化自信,我认为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走极端,要么全盘复古,要么一切跟欧美接轨。这两个极端我认为当前都存在。以我熟悉的医学领域来讲,如果完全聚焦于《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不跟上现代医学的进展肯定会落伍;但是全盘否定中医,认为中医不是科学,要取缔它,这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第二个要反对的倾向是许多单位现在生的一种病——跟风赶潮多动症。譬如一说转化医学重要,满世界都是转化医学,天真地认为一旦贴上转化医学的标签就似乎身价倍增。以上两种倾向都要反对。中国传统上好的东西要传承,要发扬,但是必须同时放眼全球,掌握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动向,力求占领制高点。一句话,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觉得目前在管理上最大的问题是管而不理,管得太多,理得太少,跟风赶潮,朝令夕改。这样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资源,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我给研究生上课时说到我对科技和文化创新的理解。我认为创新有三个基本功,第一个就是你能看到人家都能看到的,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如果我们的学生只知道《黄帝内经》,只知道国学,不知道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这样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创新,这就是要善于发现多样性,承认多样性,认识多样性,研究多样性,跨文化思考和交流是一个立志创新的大学生或研究人员的基本功。  

  第二个基本功就是要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以现代西方医学发展的困境为例,还原论和直线思维方式是主要弊病。西方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种活动是由基因调控的,因此认为,绘制了人体基因图谱,发现基因调控开关,生命和疾病的本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人是由无数细胞和基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和协调的整体。而东方的整体论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相生相克,互为因果,阴阳平衡。目前人们开始认识到越来越陷入到还原论层面的西方医学正走进一条死胡同,如今,西方医学家也发现这条路这样走下去不行了。美国17%的GDP用在健康,但是美国人的健康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37位,这与临床分科过细,迷信和依赖高科技,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息息相关。  

  马云说互联网发展以后,将来医生可以在网上看病,医生和医院可以减少。这种观点,我难以苟同。依靠一个指标和一个图像来诊断疾病是不可取的,医生面对的不是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需要心理抚慰和渴望健康的人。  

  另外,西医治疗的杀灭策略,即企图通过抗生素、抗体和各种化疗药物把细菌、病毒、肿瘤斩尽杀绝,常常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中国工程院王振义院士就创新性地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即把对肿瘤细胞斩尽杀绝改变为试图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想法,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成功。这才叫创新,既能看到人家看到的,又能想到人家没有想到的,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思维方法。  

  我觉得做到以上两步还不够,还要有第三步,即在这个基础上,你要把你头脑中新的想法变成你的方案,变成你的产品,变成你的体系,最终变成你的理论。这一步更重要,你有想法不等于创新了,所有的创造都有两步,一个是头脑中有新的想法,第二个是让想法变成现实,这就是所谓二次创新。  

  如果王振义院士只是有新的想法,没有进一步去找到维甲酸,这个想法还是空中楼阁,找到维甲酸后他又进一步不断完善,力图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制定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的最佳临床途径。所以,光有设想和蓝图还不行,还得设法将之转变成你的产品和专利,转变成你的体系和规范。  

  承认差异、包容个性,和而不同,走向大同,这才是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思维的瑰宝,这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作者:王一飞,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来源:《文汇报》 2015.1.4  

原文: 医学院王一飞教授:破跟风思维,练创新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