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浜成功实现本土獐野生扩繁 大片生态林是野獐第二个家

08.01.2015  22:25

  新民晚报讯 在新浜半自然的生态片林里,十余只本土獐迎来了它们在松江的第二个家。上周,在松江区农委、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等联合主持下,“獐重引入种群扩繁技术和野化技术研究”项目组成功繁育的新一批獐在松江成功实现了野生扩繁。截至目前,本市共发展出了包括滨江森林公园、南汇东滩等6个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的成功繁育基地。

  新一批扩繁的獐中,有的身上佩戴了全新的GPS跟踪定位系统,将为獐的种群引种繁殖、野化训练和野放试验等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参考,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也将通过野外行为观察、食谱分析、无线电遥测、GPS跟踪、显微及放射免疫分析等多学科的方法技术,以明晰獐在上海地区的食物和栖息地选择、行为适应和生理生态特征。

  10余只獐在新浜生态林地中自如地奔跑穿梭,或在树下休憩。相比叶榭占地100亩的獐繁育基地,占地180亩的“新家”显得宽敞了许多。5年前,叶榭獐繁育基地同样引入了不足20只野生獐,如今,它们的后代已有大约150只。新浜生态林地自去年通过了“獐重引入项目”实施方案评审,经一系列改造优化,为獐子还原了一个更适宜、更接近野外的生活环境。相比叶榭獐繁殖基地,这里有更丰富的生态植被,食源性植物的数量和品种更多,规划时,“新家”还特别为獐挖出了一个3-4亩的水塘,供獐子自然饮水。引入前,管理者还为新家做了双重保护措施,不但周边围有铁皮护栏,中间还有双排竹林相隔,并安装了监控探头,管理者也定期查看防守,以防獐走失。

  獐,也叫河麂,属于鹿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世纪80年代在青浦、奉贤等地数量还相当多,但在20世纪初已在上海绝迹,上海獐重引入项目始于2006年,目前已有相当规模。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