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选登】校庆,我们共同的节日

03.11.2015  12:47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上理。他人眼中她是漂亮的,中西合璧,亭亭玉立;与她有过深深浅浅交集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个地方又意味着什么呢?

 

“不二”陪你来游园啦(唐宇萌摄)

 

      校友:毕业二十几年,留校二十几年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毕业了却从未离校;毕业二十多年,他们真真实实地见证着学校从青涩走向成熟,而他们也从青年走向中年。
      他们是留校教职工。
      任职外语学院的两名老师一大早就欣喜若狂地跑到516号总部,一路敲章,合影。“我是85届英语系研究生毕业就留校当老师了,到现在也二十多年了吧。时间真快。”其中一位在闲谈时还不忘到处拍照。当被问及一直在学校怎么还会有这么强烈的新鲜感,她们谈到,现在由于教学需要,她们已经在1100号教学区任职好几年了,也很久没有到总部来转转了,虽然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没有那种巨大变化带来的冲击感,但是还是能发现,格致堂前的草坪重新铺过了,许多香樟树上的树洞都被学生画上了精致的花......

      “上理一路走来,我们也跟着搬来搬去。以前有南汇教学点,我们就一大早赶去南汇,现在又有了基础学院。看着她终于在军工路上站稳脚跟,一点点成长起来了。”一位在校任教的老师说,虽然这是个百年学府,但已经俨然她的孩子一样,一点点喜人的进步都让她激动不已。

 

      志愿者:以服务的身份参与校庆
      对于许多大一的小鲜肉来说,校庆可能就是学校布置的漂亮了些,来的人多了些,更直接的,食堂好吃的也多了,还有专门为校庆为做的校庆饼。但如果是一名志愿者,体验就不同了。
      一大早游园会还没开始,身穿统一运动服的志愿者们就忙开了。音乐堂门口,一个瘦小的女生正在挪动宣传牌,她左看看右看看,思考着最漂亮的布局。突然又跑到自己的桌前,给早早前来游园的校友递上一份校歌谱,提示她们音乐堂的活动是唱校歌。

  “我是大一新生,说实话我不大可能看到主干道上的一棵树就激动地落泪,但我很想为校庆做一些事情。”这名来自管理学院的小鲜肉,说的很直白,却也很真诚地表达了对学校的喜爱。

 

精美的游园会指南(唐宇萌摄)

      小记者:记录者,感动着
      小记者总被要求专业、客观、冷静,眼睛里除了对真相的刨根问底,好像也掺杂不下柔情的人性温暖。然而这一次,小记者用第一人称记录下了眼中的感动。

        镜头一:北欧文化中心前。毕业30周年的能动811班全班到场,集体合影,大声地向母校告白:“祝上海理工大学109周年生日快乐!”
      镜头二:大草坪上。爸爸妈妈牵着他们的宝宝,手把手地教宝宝把自己写好的祝福卡片挂在树上。宝宝兴奋地说:“爸爸妈妈都是上理的,我也是上理的!”
      镜头三:操场旁边的双杠。一个穿着单薄的老爷爷正在练臂力。“我家女儿在学校里当老师,我孙子也考上了这里。我天天‘混’进来锻炼的,算不算半个校友?”老爷爷打趣道。

      这座理工科见长的院校,人文气息依旧浓烈。明明在市区已经寸土寸金,却还舍得隔出完整的草坪,完整的树林。明明以工科著称,却连路边的垃圾桶都被“披”上了艺术的外衣。几幢小别墅前展出了学生原创又符合各国特色的作品。几个老奶奶旁若无人地拉着空竹打着太极。几个留学生别有兴致地观察着一大片涂鸦墙。

 

祝福母校生日快乐!(唐宇萌摄)

 

小朋友写下自己的祝福(唐宇萌摄)


        空气中开始泛起眼泪沸腾的味道,那是思念,是记忆,是回味。献给这个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节日——119周年校庆。

 

  新闻中心 唐宇萌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