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在创新与发展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20.06.2016  12:02

  6月18日,2016年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举行。活动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金山区人民政府、解放日报社联合主办。受邀的专家学者围绕“特色小镇:更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为特色小镇建设出谋划策、指点方向。

  特色小镇是不同于“村村冒烟”时代的全新思路

  乔润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特色小镇建设和当年费孝通提出来的“小城镇大问题”,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两种思路,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我们又在遍地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搞一些小城镇的小创业,我觉得我们失败了。这次专门提出来的特色小镇,我理解它是在新常态转型升级的全新背景下,具有全新的含义。

  首先,特色小镇一定要有特色。特色这个东西包括产业和文化的,你没有特色你没有竞争力,这个根本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不可替代的力量。

  其次,关键是要小。你别动不动搞一个高大上、大而全的,“小鸟依人”、“小巧玲珑”是特色小镇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我们习惯于一搞就是搞一个大城市,要追求多少GDP、多少人口,我觉得完全搞错了。建设特色小镇,我们要的是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是从外延向内涵的转变。我们做的是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小镇是集约发展的概念。

  第三,特色小镇一定是建立在非传统资源的开发上,你别搞一大堆挖煤、炼铁,这个肯定不行。特色小镇的目标,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第四,在特色小镇的整个开发过程,从起步的时候就要讲求“融合”。一个规划、一张图、一张表,就干到底,这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特色小镇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龚晓峰(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要落到基层、落到社区,落到人的现代化。智慧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智慧社区的建设。一个名镇需要名景、名企、名品,需要名人,但不管是大上海还是小城镇也好,大家还需要宜业、宜居、医疗、教育,这就是智慧社区对特色小镇的意义。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需要同步规划,互动发展;二要统筹兼顾地面与地下的问题,比如地下下水道工程如何防暴雨,这是良心工程,而不是面子工程,如何做好需要提高长远眼光,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撑;三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小镇要有包容性,但不能过于标新立异;四是宜业和宜居的关系,光宜居不宜业不行,光宜业不宜居也不行,两者都要考虑;五是居民需求与公共服务要结合好,细化居民有效需求,优化政府有效供给;六是封闭与开放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一个城镇闹哄哄的不好,静悄悄的也不好,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该静时候静,该有活力的时候要有活力。

  金山区六大举措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沈山州(中共上海金山区委常委、副区长)

  金山区关于特色小镇的探索历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起于2010年5月,区委、区政府提出枫泾特色镇建设目标。第二阶段2012年2月,市政府同意批复了金山区枫泾镇城镇总体规划。第三阶段是在2014年底,金山区成为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单位。第四阶段开始于去年6月份,科创小镇正式对外发布,倡导产学研创孵投的理念。第五阶段是在2016年6月,金山区出台了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十三五”末初步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关键就在特色,它的生命力也好,发展潜力也好,它的空间也好,都在于特色。要突出特色,必须注重转型与创新,关注内涵,充分彰显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功能特色。

  我们的推进举措有六项。一是规划研究兼顾当前和长远,以2040城市总规修编和镇村规划编制为契机,做好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发展引导模式灵活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可以“另辟蹊径”,也可以“无中生有”;三是产业培育凸显产业链优势,第一阶段要实现单个产业内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第二阶段要跳出某单个产业,转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政策制定精准发力,健全土地要素保障、财政支持保障、规划落地保障、配套服务保障等;五是推进实施分类分批,枫泾、朱泾、山阳、廊下等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镇先行先试,其他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六是建设任务层层压实,各镇要尽快落实推进,各部门要加强对各镇的指导和支持,区级层面将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科创小镇”需抓住创新驱动四要素

  房汉廷(科技日报社副社长)

  从枫泾打造“科创小镇”来看,如何定义似乎存在一个泛化的概念,对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问题并没有破解。如何围绕科技创新本身来谈创新?我归纳创新驱动实际有四个要素:社会资本、技术资本、创新资本、企业家资本,离开这四大要素,创新驱动无从谈起。

  怎么理解?社会资本,讲的是规范、信任、网络。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生人社会,小城镇既具有熟人社会又具有生人社会的属性。建设特色小镇应当重建社会资本,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使信息详细化、社会关系透明化,再聚焦人文基础和社会信任,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重建社会资本的基础,这是最长远潜力的资产。

  同时,技术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我想强调的是技术资本孵化器的概念:别人在做实体,你就要做功能;别人在做树林,你就要做树种。技术资本孵化器就是为各类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为各类新创业者寻求新项目提供一种源泉。然后,将技术资本和创新资本连接,依靠技术改变实体经济,有了这些,企业家资本就形成一个集聚和扩散效应,大家到你这儿来寻找项目、投资、订购。这四大资本有其一,就可能形成一个真正创新驱动的特色小镇。

  要守护好水乡古镇的世界遗产价值

  阮仪三(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枫泾镇和周庄、同里、西塘等古镇同属于江南水乡,在古镇更新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解析水乡古镇的世界遗产价值。

  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人类发展史上的独特的人类居住地,充分反映人类历史上一种伟大而独到的生存体验,反映了人类在生活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可贵地留存历史的信息并延续着传统生活形态,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水乡古镇的世界遗产价值体现在哪?我认为它包括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合院有序、修身齐家的伦理根基;工商协作、城乡联动的经济网络;恋土助乡、心怀家国的责任担当;安适和睦、诗意栖居的文化家园。

  枫泾古镇从点、线开始,逐步扩大到连片成面,形成以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为核心的古镇保护区。希望枫泾古镇守护好古镇的世界遗产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开创上海特色的水乡古镇新篇章。

  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李志伟(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我理解的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并且是形成了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支撑产业。我在考察美国奥兰多迪士尼小镇时,明显感觉到不管是建新城也好,建小城镇、特色镇也好,一定要有一个支柱产业为核心,以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城镇的发展,带动一个小城的发展。

  而且,这一支撑产业的核心功能要突出。比如说枫泾,到底需要怎样的核心功能,这个要明确。比如说汽车产业,比如说枫泾旅游产业,这些资源怎么来开发,怎么延长产业链?要考虑多种功能的叠加、复合,这个才能形成特色小镇。

  我觉得枫泾镇已经是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小镇。金山区当年提出枫泾特色镇建设,比其他地方还要早,但有时理念超前了,落地却慢了一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因此,和周边省份特色小镇建设相比,枫泾乃至上海的特色小镇建设还需继续努力。

  要把城镇生活功能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孙纪平(香港城市规划院执行院长)

  从文化资源来看,枫泾应该还有很多资源可以继续挖掘。但是我们要想好,挖掘文化资源的目的是什么?应该重视服务于当代。

  小城镇的更新建设,也可以借鉴香港城市重建的重要经验,重视功能活化,把城镇生活功能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枫泾在历史上一直有南镇、北镇之分,南镇、北镇中间有一条界河,是吴越文化的分界线,这个文化特色不仅是枫泾的,也是金山的,是上海的,是中国的。这就是中央城镇工作会议强调的,要让城镇、乡村看得见乡愁。我认为看得见乡愁,在枫泾有很多代表性文化轨迹。例如今天讲江南文化,有吴文化,有越文化,恰恰在枫泾都能够得到体现。

  那么如何深入去挖掘这方面的文化特色?可以探索把文化中可以产业化的因素分解,从它的文化特点进行突破,去推动、打造一条文化产业。今后,我们来枫泾看什么?看吴越文化,看吴越文化的产业。这方面,枫泾还有很大潜力。

  做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文章

  郁鸿胜(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

  枫泾特色小镇究竟如何看待它的定位问题?枫泾镇未来的发展究竟是定位在“”上,还是定位在“”上?究竟是改镇建镇,还是改镇建城?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们把枫泾镇放在今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复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对照来看,金山区枫泾镇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节点枢纽城镇。长三角城市群的“一核、四带、五圈”体系中,其中,金山区枫泾镇是长三角城市群其中有“两带”里的重要节点枢纽。在上海的107个镇中,像枫泾镇承担了长三角城市群规划4条发展带上两个重要接口的重镇,十分罕见。

  因此,枫泾在特色上要做“”,这样才能做“”,在城镇的战略规划上要做“”,这样才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体。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大背景、大趋势来看,若干年以后,枫泾镇一定是上海重要的非核心功能的承载区,枫泾镇也一定是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镇,因此,枫泾特色小镇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的定位思考。

  为什么会有“小城镇热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我们知道最近小城镇非常热,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有“小城镇热”。

  第一,小城镇热再现了城市自然规律。现在很多大都市越是成功就越是“百病缠身”。大城市的困境与小城镇的复兴完全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原理,这是大自然的手重构中国城市的整体格局、合理配置人口和资源、避免环境和城市走向解体的必要手段。

  第二,小城镇热表达了中国城镇化的存在。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构成了推进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机制,这一轮小城镇热的政策背景非常明显:解决大城市问题,解决乡村不发展问题。

  第三,小城镇热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要求。城市群是协调大都市和小城镇的顶层设计。因此,我们应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语境中去理解和把握两者关系。以“补短板”的方式适当提高,与大都市的协调发展中规划设计小城镇的发展。

  第四,小城镇热符合西方小城镇发展的经验。从最初矛盾对立、城市剥夺乡村到两者协调发展,是人类城市化必经的历史阶段。就此看来,这种情况和我国小城镇走过的“土地城市化”、“村村通公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很相似,努力把城市化的后遗症解决好、把小城镇规划建设好,是符合历史规律和进程的。

  建特色小镇首先要补齐交通短板

  周效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

  对枫泾特色小镇下一步的发展,我想谈两点建议。

  首先,枫泾镇既然提出了要加强区域联动发展、跨区域发展,那么跨区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当前,上海要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势必要分解部分非核心功能。这么看,枫泾要做好承接市中心非核心功能的准备,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包括陆上交通和轨道交通。联动发展不仅要想到枫泾,还要考虑枫泾和周边地区联动的关系,包括松江、嘉善,它是一个区域整体。

  其次,下一步的发展要考虑枫泾镇如何和上海的“四个中心”功能相匹配?作为远郊的特色小镇如何来承接上海“四加一”中心功能,即原来讲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功能外,还要加一个科创中心功能。这五个中心核心功能,枫泾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怎么去适应、去承接、去增强,这是下一个五年或者六年,枫泾特色小镇要重点考虑的地方。如果交通问题解决了,与上海市“四加一”中心功能也匹配了,那么在六年后再来看枫泾,一定有更可喜的变化。

  社会资本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苏振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从建筑行业角度来看,我对金山区、对枫泾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我从建筑人的角度来看,谈两点建议。

  一是特色小镇应通过建筑的规划布局整个特色小镇。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施工,从保证质量到产品定型,这是一个小镇的基本面貌。特色小镇要聚拢人气,首先要在基本面貌上吸引各方人群,应当要有枫泾建筑风格的城镇面貌。不管是从城到镇,还是从镇到城,建设设计、城镇面貌同样重要,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考虑这个问题。

  二是要恰当选择好资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资本,特色小镇建设应当吸纳有责任心、有专业背景的社会资本。一个有资本、有文化、有人气的特色小镇,就是值得期待的特色小镇。 (张顺初 金颂军 摄)

  关于枫泾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思考

  张斌(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

  枫泾特色镇六年多的建设历程,是理性思考与勇于探索的历程。总结枫泾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实践,再结合各地小城镇建设成功的经验,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联动周边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作为大都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城镇发展要与之联动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应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小城镇若游离于城市格局之外,缺乏整体上的协调和呼应,这种“孤岛式”发展将使小城镇长期以来处于城镇发展的最短板。国际化大都市不仅需要大城繁华,更需要小镇美丽。

  思考之二,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特色发展。每个小城镇都是独特的,其发展切忌“小而全”,规划要“量身定制”。就像国外的小镇,一个大学就是一个小镇,一个跨国公司就是一个小镇,什么都想做都想建的小城镇会不堪重负。打造特色小镇,一定要综合现有资源和条件,作出理性选择,切忌“求大求洋”式盲目发展,更忌“东施效颦”式模仿发展。

  思考之三,特色小镇建设要承接大城市的功能转移和功能分工。特色小镇的特色体现于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转移和功能分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从中心城区、新城转移而出的产业,不是基于中心城区、新城自身转型升级的转移,应是基于小城镇的自身基础和发展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布局,集聚特色功能。有了功能,才有产业集聚;有了产业,才有人气;有了人气,才有城镇。产城融合,无“”则“”空。通过功能转移和分工,实现城市功能效益的最大化。

  思考之四,特色小镇建设要鼓励和探索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PPP)开发的模式。由镇级政府担当城镇建设的主体角色,其开发专业性非常有限,缺乏对市场运营机制的理解和能力,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不顾及开发成本,片面追求形象,易造成政府负债过高。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重点探索实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

  思考之五,特色小镇建设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在于城乡一体化,而城乡一体化的落脚点在小城镇。农村综合改革是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重视农村“人、地、宅”等配套,要稳步、分类推进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村宅基地等改革,激活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种渠道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思考之六,特色小镇建设要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得周边小城镇之间存在着行政分割现象,尤其基础性、功能性设施重复建设、缺乏互补,影响了小城镇之间的横向联动发展。基础共建、功能共享才是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的价值所在。

  思考之七,特色小镇建设要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城镇运行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小城镇管理一定要发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群众从管理对象成为管理主体,构筑起“社区管理靠共治、社区事务靠自治、社区秩序靠法治、社区文明靠德治”的“四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