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 Borowy教授解析“特朗普现象”

11.11.2016  22:39

在美国大选前夜,11月8日晚,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特邀上海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Iris Borowy解析“特朗普”这一社会现象。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有全球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长刚教授、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尚晓进教授、中心成员雷远旻老师、历史系特聘副教授Tugrul Keskin博士、历史系博士后Donni Wang博士、美国硕士研究生Marcus Medina和Marshall Irby等。外国语学院曾桂娥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出席活动的还有近50位教师和中外学生。

首先,从事美国研究的雷远旻老师详细介绍了美国的选举过程。美国选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月份持续到六月份,候选人须要击败本党其他候选人,以获取提名资格;第二阶段从八月份开始,候选人必须击败来自其他党派的候选人,以获得总统职位。雷远旻老师还对选举人票和选民选票的区别做了解释。

随后,Iris Borowy教授深入探析起初普遍不被看好的特朗普为何能在选举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支持者。貌似离谱的候选人何以成为异军突起的黑马,看似不可能的候选人何以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Iris Borowy教授首先为我们描述了公众话语描画的特朗普形象,诸如媒体传播的关于他的种种劣迹、各种冒犯政治正确的言论和谎言。那么,如此另类的候选人为何能赢得众多美国人的支持?Borowy教授从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逐一剖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认为一部分美国民众未能从全球化带来的财富增长机会中受益,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正确的纲领在赋予移民、女性、LGBT等群体机会的同时,也相应削弱了传统优势群体的利益,而受这些变化影响的美国人正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Borowy教授最后指出,即使存在诸多问题,“怀旧”并非解决方案。换言之,面对今天的问题,美国需要寻求更为平衡和理性的解决方案。

在讨论环节,郭长刚教授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两位候选人当选可能带来的影响,Donni Wang博士表达了她对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失望以及对绿党的支持。支持共和党的Marcus Medina同学为特朗普辩解,而支持民主党的Marshall Irby同学则加以反驳,辩论的气氛越来越浓,Borowy教授与Tugrul Keskin博士之间的“交火”也让讨论精彩纷呈,引发阵阵掌声与笑声。

在问答环节,听众就政治的娱乐化倾向、美国民主的特点、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等问题纷纷提问,Iris Borowy教授及几位对话人分别作答,并时时迸发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幕。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