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按中央要求 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17.02.2016  08:15

  2016年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昨天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今年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按照中央的要求,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会上,市委副书记应勇通报2015年本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情况,并对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市委常委沈晓明、徐泽洲出席,副市长时光辉主持。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奚德强、奉贤区奉城镇党委书记蒋德川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韩正指出,一年以来,市委“1+6”文件的推进落实情况总体良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初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基层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五违”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今年以来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充分体现了“1+6”文件落实的成效,充分展现了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实践证明,涉及群众利益和千家万户的事情,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根本是要激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合力,重心在基层,这是我们这座城市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基础。

  韩正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市、区县各条线部门要一切围着基层转,主动适应街镇新变化。基层的机构和体制变了,职能转了,上面条线部门必须适应街镇新变化。现在一些机关和条线还不太适应新变化,有的把权责下放了,但风筝线自己还牵着,有的把基层不能承担的权责也一起放下去,关键是思想没有通、理念没有转。

  市、区县各条线部门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一定要眼睛向下解决具体问题,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干、一切围着基层转。区级层面要抓紧建立完善街道事务准入制度,"准入清单"要细化操作办法,建立配套的约束机制,不能形同虚设。各条线部门要抓紧建立"对下服务"的工作机制,强化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导向,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下考上"和"以上考下"要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权责下放、资源下沉要有保障机制。

  "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和管理能力,从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韩正指出,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于基层干部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人是决定因素。要充分保护、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对基层干部反映的问题,必须全面加以分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完善。要及时把握基层干部的思想状况,对他们的合理诉求要分析研究,该引导的要正确引导,该教育的要善于教育。必须看到,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是过硬的。做好下一步工作,各街镇主要领导一定要强化奉献精神、强化问题导向,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同时,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积极性。

  "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大转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韩正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要相信社会力量,进一步开放社会参与的空间。凡是社会有能力承担的,就放给社会;凡是社会组织可以积极作为的,就依靠其发挥作用;凡是政府能购买服务的,就向社会购买。要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统筹管理。在区级层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信息管理平台,让政府和各类社会主体,实现信息互通、供需互配。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的招投标价格体系,让基层购买公共服务时有依据、有标准、有规范。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估,让基层能够放心地把项目交给社会组织。

  韩正强调,要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社区共治。目前,"1+2"党建新体制调整基本落地,区县、街镇、居村三级区域化党建格局基本形成。要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推动驻区单位、辖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要引领社区共治,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机制,把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与群众切实利益密切的事务,作为共治议题、共治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关键是基层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创造经验,市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好基层的经验。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管用,再漂亮也是形式主义。"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