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牌车主:会调整出行 最怕将来限行范围扩大

15.04.2015  12:04

  针对外牌限行影响,晨报通过微信、电话、走访等方式,在百余位外牌车主中展开微型调查,其中90个人完整回答了5个问题,视为有效回复。

  虽然八成以上的受访者不认为扩大化的外牌政策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出行时间或方式克服,但他们大多认为限行政策并不是解决高架拥堵的根本方法。受访者坦言,最怕将来外牌限行继续扩大时间和范围。

   外牌中苏、浙牌占七成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上海户籍车主多于外地户籍车主,90人中有49人拥有上海户籍,其中不少人对于拍不到上海车牌感觉无奈。

  在这些受访者中,拥有江苏牌照的车主最多,有39人,约占43%;其次是浙江牌照,有27人,占到30%。安徽6人、江西5人、山东3人、湖北3人、黑龙江3人、河南2人、广西2人,最远的是广西玉林。

  数据分析发现,仅从90名受访者中看不出通常印象里“年份越近办牌照地点越远”的特征,但能看出车主们办理南京、杭州等车牌的年份相对较早。近年来外牌办成功的车主大都选择中小城市,甚至用挂靠亲戚名字、4s 店包办等各种“路子”办理。

  办理安徽、江苏无锡等地牌照的花费大都在数百元,办理山东、湖北、广西车牌的花费在3000-5000元。

   一半车主:限行无影响

  90名受访者中,居住于市区的有50人占56%,40人居住于郊区,占44%。活动于市区的受访者明显感觉受扩大化的外牌限行政策影响更大。居住于郊区的人群中,18人工作地点也在郊区,日常活动范围不太走中环、内环,这部分人受外牌限行政策影响最小,而其余22人由于工作地点或其他活动内容需要穿越市区,因此也会受到外牌限行政策影响。

  令人感觉意外的是,仅一半车主表示扩大的外牌限行政策对自己有影响。

  虽然一半人认为扩大化的外牌政策对自己没有影响,但仅二成人的活动范围基本不覆盖中环、外环区域,日常出行路线原本就在地面外,其余三成人则是能通过弹性工作制、地面绕行甚至家中另有沪牌车等方式解决。比如一名拥有江西宜春牌照的家住宝山区的受访者,认为“没影响”的原因,除上下班不开车外,是“外出活动时乘地铁或者地面绕行”。且不论乘地铁是否能便捷地点到点,选择地面绕行,本身就是对无法上高架行车的一种替代方式,显然已经受到影响。而这名受访者不想再拍沪牌的理由竟是“家中有另一辆沪牌车”,相比其他外牌车主来说,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

   影响不大:因工作弹性大

  感觉“有些影响”的车主占到36%,这37人中有27人日常开车上下班,其中16人选择调整自己上下班的时间;有11人选择调整上班路线;在不开车上下班的10名车主中,有7人提到未来将更多地利用轨道交通或公交等方式进市区。这部分受访者,通过调整自身的出行时间或方式来克服外牌限行政策的特征明显。

  家住徐汇龙华的曹先生每天开车到嘉定上班,一般走中环。扩大外牌限行政策实行后,他每天早晨出门的时间要从7时调整到6时15分,下班时间则从15时30分调整到14时45分。所幸公司环境比较宽松,曹先生工作资历也深,这才成功说服老板早些放行。记者注意到,认为对自己影响较小的受访者中,“弹性工作制”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不少人都根据外牌限行时间调整了自己的上下班时间。

   影响大者:需频繁入市区

  仅有13人约14%的车主认为“影响很大”。这部分人,受工作时间刻板、或活动区域频繁涉及市区等因素影响,是以自身情况较难克服外牌限行政策影响的人群。

  家住浦东金桥的朱先生2013年7年办了一块南京牌照,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从张杨北路至复兴路隧道一直开到华山路,路上需要2个小时,非高峰则上延安路高架,从延安路隧道走,全程需要40到50分钟。平时为了躲避高峰,朱先生情愿早出晚归走高架,不料这次限外时间延长,如果不想高峰时间被堵在地面上,就意味着要“更早起或者更晚归”,甚至放弃上下班开车的方式。比起一般想拍沪牌的车主,朱先生的麻烦显然更大,由于他的车属于“国Ⅳ”排放标准,目前不能上沪牌,想要彻底不被限外规定影响,即使幸运拍到沪牌也必须重新购买一辆新车,对他来说短期内无法实现。

   应对方式:坐地铁成首选

  90位被调查者中,43人明确表示限外新政会对自己有明显影响。统计发现,该群体不少是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因此不得不提早出门或者晚归一段时间,有人为此将不得不放弃上下班开车的方式,改挤地铁,或者走地面绕路,也有部分车主明确表示将投身拍沪牌大军,甚至有人试着和单位协商上下班时间。

  43人中,选择弃车改坐地铁的相对最多,共有12人,约占28%。准备提前出门的有9人,约各占19%。居住在宝山、工作在闵行的薛先生2011年办的安徽牌照,每天上下班都需走中环线,足有20多公里,限外新政前,薛先生一般驾车7点上中环,但新政实行后他表示要考虑提前至6点半上高架,否则改走地面肯定来不及。但提前半小时出门,下班如果再晚归半小时,这就意味着薛先生每天休息时间变少。

  限外新政后,外牌车主选择的种种应对方式并不冲突,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晨报归纳出的数据,只是各车主最倾向于选择的方式。比如这43位外牌车主中,有11人表示限行新政后首选改走地面,占26%。家住松江、上班在漕河泾的余先生就是这样的典型,“我已经提前用地图软件导航好地面交通的行驶路线,先体验几天看看情况。

   车主出招:还得发展公交

  在这份调查中,车主们普遍认为高架限外时间延长不是根本办法,他们对上海治堵的建议也五花八门,90位外牌车主中有90%的人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达成共识,比如提出加快发展轨道交通、改造和升级容易拥堵的道路、快速路、多设置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场等具体建议。

  此外,其他建议集中在:严惩乱加塞乱停车等违反交规行为、加收拥堵费、单双号限行、开放沪牌拍卖、建设卫星城市等,甚至有人提出“限购”办法,“限制大家买车,一家一辆,缓解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