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打工父母到处搬家 这些“流动儿童”的焦虑怎么缓解

19.07.2019  13:41

  在都市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全国各地辗转打工,而他们孩子也从小就随着父母到处搬家。由于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一部分“流动儿童”容易出现焦虑、孤独甚至抑郁情绪。为了关心这群孩子的身心健康,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利用暑假前往虹口区太阳花儿童服务中心,为这些容易孤独的孩子送上温馨的音乐会。这群热心的大学生来自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音悦之声”暑期社会实践项团队,他们志愿为流动儿童上合唱指导课,并带领孩子们唱出温暖的声音,也驱走了心头的乌云。

  据悉,志愿者们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发现,相比其他同龄人,一部分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更多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他们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与违和感使其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加之家庭教育的相对缺乏,从而产生了身份认同感不强、自我评价较低等情况,无法很好地适应和融入。

  但也有一部分流动儿童没有遇到类似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志愿者们认为是因为这些适应良好的流动儿童拥有一种“心理保护伞”——积极心理品质,这使他们面对新环境依然可以调动自身资源,顺利应对。

  “音乐,尤其是合唱,本身就改善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项目指导老师、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董镕说,“在合唱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合作,如果再加上一些心理学的专业指导,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积极心理品质,而且和传统的授课相比,音乐的方式更为柔和,更容易被接受”。“音悦之声”夏令营也由此应运而生。

  据了解,志愿者们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发了一套“音乐+心理”的课程。该课程从“自我—人际—团队—社会”四个层面出发,涉及情绪管理、自我意识、沟通与表达、团队合作、挫折应对等多个主题,并通过合唱训练、合作演奏、歌词改编、音乐游戏等形式,将音乐与心理元素有机结合,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力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小雪(化名)是一位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小女生。在夏令营刚刚开营时,她表现得十分冷淡,在小组讨论或者合作的时候,也显得十分抗拒和抵触,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课间休息的时候,小雪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在一次小组要合作表演中,当大家讨论表演曲目时,平时很少参与讨论的小雪主动提出要唱一首《陪我长大》。演出中,当唱到“陪我长大的愿望,借给我半边翅膀,陪着你一起飞到梦想的地方,风和浪一起去闯,心里话我陪你讲,你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宝藏”的时候,她突然哭了起来,表演一度无法继续,而此时她旁边的几位小组成员或拉起了她的手,或把手搭在她的肩上,最终一起完成了这首歌的表演。

  从那以后,小雪的状态渐渐发生了变化,她开始参与小组活动,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在活动中出谋划策,慢慢地融入了整个集体。志愿者了解到,小雪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换了很多个城市,每次换一个环境就要和以前的朋友道别,到了新的环境又找不到新的朋友,而父母平日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她,她感到非常孤独,这也导致了她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性格。而在那一次表演中,那句歌词让她想到了这些,感到非常难过,而彼时小组成员的支持和鼓励、大家共同完成这首歌的感觉,让她又一次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流动儿童人口逐渐增多,而其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音悦之声”项目队长张哲玮表示:“我们希望音乐能够一直陪伴着你们长大,在你们今后面对困难的时候,音乐可以帮助你们更勇敢地面对。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