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干眼泪,坚强地迎接2015年首个工作日 爱上海:这里有我们不容懈怠的担当

04.01.2015  07:13

  据《劳动报》报道,港口的汽笛声刺向长空,地下铁的头班列车准点发出。穿破黑夜,我们迎来又一个上海的早晨。这是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擦干眼泪,我们依旧坚强和努力。

  城市管理,还有一个个命题等待破解;民生服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创新突破;自贸区改革,依然聚焦着全世界的目光。2500万市民的生计,一座城市的成长,这是我们不容懈怠的责任和担当。

  跨越了悲伤,我们初心不改。上海,我们永远的热爱。

   坚守

  2号线司机陈浩

  这是工作,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驶近站台时,看到乘客期盼的眼神,够了。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对上海最大的贡献。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的钟声响起,陈浩驾驶着地铁2号线列车从广兰路站驶往徐泾东站,开始了新一年上海地铁的新里程。

  在这条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隧道内穿越,12年来重复着同

  样的动作,从2014年的最后一天一直工作到新一年太阳升起。“这是工作,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驶近站台时,看到乘客期盼的眼神,够了。”陈浩这样安慰内心的寂寞。

  他刚刚经历了跨年运营,像他这样执行延时运营任务的地铁加班司机,两条线路共有20多位。“做地铁司机,其实蛮辛苦的。前一两个月尚有一丝新鲜感,之后就会被无尽的寂寞笼罩,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一个人呆在驾驶室内没有交流又要集中精神,心理压力蛮大的。”谈起这份工作,地铁二运公司2号线管理部班组长谢学敏道出了心声。他告诉记者,1999年2号线开通时,他进入上海地铁,当兵两年后回来,成为一名2号线的列车驾驶员。十几年来,由于2号线路线复杂、客流拥挤,成为锻炼驾驶技术的最好路线,这里也成了全上海培养地铁列车驾驶员的“黄埔军校”。

  按照新一轮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还将新增260余公里地铁里程,形成总规模18条线路、总里程约800公里、50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路网。未来,千万人次的客流将成为常态,陈浩、谢学敏们将迎来更忙碌的每一天。

   向上

  东方明珠领班许译

  冷冰冰的钢筋水泥里,还有上海的温度。无论这座城市怎么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执着与热爱。

  昨天一大早,28岁的上海姑娘许译和她的同事们就像往常一样守候在东方明珠入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一袭红衣,一个毛茸茸的米奇手套,精致的妆容和甜美的微笑,让她格外出挑。许译告诉记者,这是她在东方明珠工作的第四年,而这四年里,有着道不尽的变与不变。

  “这几年,来东方明珠登高的人络绎不绝。但每年,登高的主题都不尽相同。”许译说,第一年参与登高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最初,以为只是普通的竞技比赛,但看到千余名市民迎面而来,向更高的地方跑去时,充满了震撼。登高,为的不是名次,是对来年的美好期许。”许译说,渐渐地,登高成了全民健身,又慢慢变成了亲子活动。今年,1000多名登高者中,就有不少年幼的孩子。

  游客登上了高度,而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建筑里,还有上海的温度。许译说,新的一年,悄悄发生着变化的,还有东方明珠接待组的服务。据介绍,过去,礼宾人员讲究鞠躬服务,恭敬严谨。而现在,微笑服务则给游客带来了温暖与快乐。电梯间里,一次点头,一句“您好”,一个微笑,再加上轻轻地挥手道别,短短几十秒内,游客之间的距离已经拉近。

  “不仅东方明珠在变,我们在变,而且,从东方明珠的观景廊望出去,眼底下的每一处景色都在变化。”她说,上海中心拔地而起,成了上海的第一高楼,陆家嘴楼宇的灯光瞬息万变,五光十色的游船在浦江上来来往往。但不变的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坚守与热爱。”说完这一句,这位上海姑娘匆匆跑进了1号梯,回到了她的天地。创造外商叶满志上海那么大,大到我们每天都要接受新考验。13年前我来到这里,从那以后再没想过要离开。你可以叫我"世界人",虽然我的家乡在阿迪亚曼,我决定留在这里创造自己的世界。

   上海,我爱你。

   耶特梅兹

      38岁的土耳其商人,说一口很顺溜的普通话,喜欢别人叫他中文名字“叶满志”。1996年来华学习中文和中医,2002年作为第一批土国贸易代表来到上海,担任土耳其最大的服装企业“瓦奇奇”的中国高管。2013年,深受身边一波波中国人创业大潮的感染,他自立门户当起了上海小老板。

  “在土耳其,我们的对手是自己,在上海,我们和全世界竞争。”当了11年的贸易代表,叶满志用两个字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惊叹”。瓦奇奇最初在上海建立办事处时,包括他这个总代表在内只有两个人,公司在全球的专卖店仅100家。而他离开时,办事处成了公司,员工超过80人,“在土耳其,这个规模就算很大的公司了。”叶满志眉飞色舞地描述,全球门店超过500家,他雇佣了上海籍设计师,把代工厂开到了缅甸。“上海成了我们的全球采购中心和重要设计基地。”他认为,这座城市汇聚了全世界最精英的资源,全球的知名品牌在此竞争,得益于这种开放的视野,瓦奇奇的成功毫无疑问。

  从最初的五、六个贸易代表单打独斗,到现在30家贸易公司齐聚浦江,身为土耳其中国贸促会资深会员的叶满志说,在他的国家,商人们喜欢呆在伊斯坦布尔,但是一个新的共识是,去上海。“在上海成功了,到哪里都会成功。”说话间,他手执土国著名的香料———甜辣椒和皮萨草叶,谈到了自己的新事业———土耳其餐馆。

  过完元旦,他筹备的餐厅就要在张江和静安寺开张。“会卖著名的土耳其冰淇淋、红茶、烤肉,但是不止于此。”这位眼神精明的商人雄心勃勃,正在试验一种土耳其新菜———酱鸡肉。他认为,在这座不断变化的城市,即便是菜谱也要有创新的尝试。除了开餐馆,叶满志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把土耳其美味的薄荷、小麦粉、香料直销到中国。“每次回家两个月,就会忍不住想回上海,上海是我们看世界的一扇窗。”叶满志说,无论什么时候,这里都有他执着的爱。

   期许

  婚姻登记员郭婷婷

  每天目睹灿烂的笑容、幸福的泪水,倾听最深情的告白、最无悔的誓言,用真挚的祝福为新人们颁证盖戳,见证着上海最幸福的一面。“……我相信你们能够坚守今天的誓言,相信你们能够长久地走下去。恭喜你们今天成为了合法夫妻,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彼此珍惜,相亲相爱,牵手一生。现在我代表区民政局郑重地向你们颁发结婚证书。”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7年,郭婷婷每天都会重复这么一段话,无数对有情人从她手中接过红得发烫的结婚证书,在国旗国徽的见证下成为眷属。

  郭婷婷是杨浦区婚姻登记处的一名婚姻登记员,是无数对男女婚姻的第一见证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小囡,郭婷婷可算是感受着上海的变化长大的。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婚姻登记工作似乎是一成不变,但就如上海城市的日新月异,上海的婚姻登记工作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请问絶是自愿结婚额伐?”“是额。”“夫妻道里(双方)勒(在)家庭生活当中,可以做到地位平等伐?”“可以。”……去年元旦,杨浦区婚姻登记处推出了沪语版结婚颁证词,给传统的登记过程增加了不一样的“本帮”味道。

  “念着从小熟悉的吴侬软语,与最爱的人共同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相信这是许多上海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郭婷婷告诉记者,不仅是上海本地人,一些新上海人也愿意尝试着学习几句沪语来体验一番。当看到新人们手捧“大红证”幸福的笑容时,郭婷婷也会由衷地在心里为他们送上祝福。“我们的工作不仅只是见证他人的幸福,更是希望能用新的形式给人们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