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异乡人的岭南史记

30.01.2015  11:16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青年熊育群离开家乡来到广州,开始了与岭南文化的不解之缘。那时他从知名的同济大学土木系毕业不久,放弃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的优厚待遇投身文学,成为同学眼中不务正业的异己分子。虽然读大学时他投出去的诗歌一首也没发表,但「就是喜欢,有什么办法呢」!这一跨界从此改写了他的人生。
  20年来,熊育群目睹了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的骤变,物质的急剧增长、城市的极度扩张,并没有让他的诗心迷失,而是执意行走在岭南大地,发掘繁华背后的遗迹,倾听历史的回响。他从异乡人成了岭南文化学者。近期,他的最新力作《田野上的史记--行走岭南》面世,以个人切身的体验与视角,抒写他所感悟的岭南大地上历史与现实激烈的碰撞。■文:香港文汇报 记者 李望贤 深圳报道
  和很多外地人一样,熊育群刚刚到广东时,在故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冲撞分裂中度过了头几年。后来随时间的推移,他慢慢融入了这个环境,并受岭南文化务实精神的影响,改变了自己原来略嫌浮华的文风。我原来写诗,华丽、空灵、感伤,情绪的表达比较多。到广州之后,我学会了朴素,用实来表现虚。这是我文学创作中的重大转折,是广东文化给我的冲击。」
真正让熊育群走进广东文化并产生研究和写作的热情,是他到了梅州、潮州等地之后,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越深入了解就越发现广东是块历史文化的宝地,熊育群感叹,「比如潮州,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地方,陶瓷、潮绣、木雕。精致的饮食,贵族式的生活方式,民间对生活品位的讲究到这种程度,据说有的地方农民插田都要插得像工艺品一样。
   田野调查 触摸土地上的历史
  在熊育群看来,中国近代史是从广东开始的,中国走上现代国家之路也始于这片面向海洋的热土。在广东20多年,创作从诗歌转向以散文为主,散文题材又以广东为主,这全是因为这块土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100多年伟大的历史进程以它丰富的遗存、活生生的现场让他欲罢不能,在一次一次的田野调查中,他发现了很多被一般作家和研究者忽略的部分,这些成为他作品中新鲜的、独一无二的、别人难以模仿的内容。
  大鹏所城,是明朝海禁时闭关锁国的军事城堡,现在变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鹏城,深圳特区,这让人很惊讶而且有戏剧性。」他还发现,1394年广东沿海有29座这样的大型城堡几乎是同时修建的,数万人马开赴海边,这实际上是一座“海上长城”!它沿广东的海岸线一直到山海关、海参崴。不是砌一堵墙,而是烽火台连接起一座又一座城堡。这是多大的规模?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却鲜有人提及。
  把自己当成“传感器
  挖掘广东的历史文化,成为熊育群创作的主线。有时是知道那段历史主动去追寻,有时是去了之后发现了什么受到触动,然后再挖下去。对熊育群来说,感受历史现场,比写文章更重要。
他写客家人的迁徙,就把客家人迁徙的路线进行全面了解--三次大的迁徙,什么年代?什么路线?把客家人居住的地方都跑遍了。从江西到福建,再到广东,他跟当地文化人接触,住进客家围屋,采访客家老人,参加当地的民俗节日,收集的材料背回来摞起来差不多一米高。
  光河源龙川,熊育群就去了6次。他说,这个地方很重要,秦始皇统一中国,部队到了南岭,其中赵佗的一支就是从龙川打进岭南的。他在龙川建了佗城,部队挖的井还在。后来他在广州番禺建立了南越国,这是广东与中原大融合的开端。“我去看当年挖的井,还有石狮,好多东西还在那里,这些就让你有种感觉,历史突然在你眼前复活了。你跟它没有时间的距离,以作家的敏感是感觉得到的。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传感器,把自己丢到历史现场,把我生命的体验,活生生的感觉,用文字表达出来。
   诗的语言写散文
  看上去文静朴实的熊育群,骨子里可是个百分百的文艺青年。画画、唱歌、写诗,为了看一个罗浮宫藏画展,通宵排队买票。大学毕业时,很多人去考研究生,进大学当老师,或者当工程师,熊育群却选择了文学。一个同济大学学土木专业的学生,放弃建筑来搞诗歌创作,在别人眼里,是很可笑的,同学把他当“异己分子”看,说他不务正业。“但就是喜欢,怎么办呢?也许我当不了一个作家,但是我做了一件喜欢的事情,不成功也不后悔。我把自己赚钱的专业放弃,去搞诗歌,肯定是当成了人生的一个信仰。
  三十年文学创作路,为了自己的信仰,熊育群付出了很多辛苦的劳动,也逐渐从诗歌转型向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出版了18部著作,其散文集《路上的祖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连尔居》进入中国作家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读熊育群的书,特别是散文,能在平凡质朴的民间体验中感受厚重的历史,其文字给人一种诗意的享受。
  熊育群说,自己对语言要求很严格,有时写一句话会反复改,直到逼近了真实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诗才有的功能,但他的散文也力争用这种接近诗的语言。在访梅州大埔时,他就曾写道“梅江、汀江、梅潭河是梅州客家念念不忘的江河......是他们生命的来路。江水在巍峨的群山间迂回萦绕,像天空落到了山谷,把灵秀之气融入了如梦山河。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1/30/OT1501300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