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食品安全出版工程”系列图书在上海交大首发

31.05.2015  16:1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自2005年海鲜“孔雀石绿”事件爆发,十年间,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冲击社会底线,引起广大消费者恐慌,甚至威胁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和谐。如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国际上,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在国内,已经上升为社会安全。  

在过去一段时间,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方面的图书出版工作严重缺位和短板,在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防范食品安全事件中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书店里能找到各种参差不齐的营养保健类书籍,而真正着眼食品安全的书籍聊聊无几。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草莓毒死蜜蜂”等虚假信息,百姓真假难辨,造成恐慌。  

5月29日下午, 由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食品安全出版工程”系列图书在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首发。 首发仪式上推出了《食品冷链技术与货架期预测研究》《食品安全化学》和《食品安全文化》三本新书,陆伯勋食品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十周年成果展同日举行。

据悉,早在2005年,当食品安全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前瞻性地成立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致力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宣传和教育。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策划,决定竭诚合作,依托"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和科研力量,自2012年起,计划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编写或翻译并出版“食品安全出版工程”系列图书,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体系,为社会贡献高质量的科技与精神文化产品。  

食品安全出版工程”旨在推动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食品安全的研究、培训和教育水平,加强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学术建设,并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有效服务国家与社会。由国内外顶尖专家、校内外重要领导、出版社领导等组成的出版学术委员会以及出版编辑委员,始终保证著作整体学术水准,落实和保障图书出版质量。  

根据规划,在今后的数年间,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将继续依托自身学术优势,秉承社会责任,编著、翻译更多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读物、面向业界的培训教材、面向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类书籍,使"食品安全出版工程"成为高水平、成系统的系列图书,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来源:上海热线 2015.05.29 

原文: 食品安全出版工程”系列图书在上海交大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