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专访立法者 上海“最严”烟花禁令

23.01.2016  16:16

年关将至,上海“史上最严”的烟花爆竹禁放令即将面临“大考”。面对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最严烟花爆竹禁令”能考试通关吗?日前,针对市民广泛关心的一些话题,《1/7》记者专访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过年可以不放,但婚嫁为什么也不能放?100块的罚款是不是太低了?这些问题,一起来听听立法者怎么说。


记者:2月份才过农历新年,为什么禁令1月1日就开始实施?

丁伟:2016年1月1日实施主要就是考虑到今年农历春节就要适用了,它需要有一个宣传、准备期。那么更关键的就是烟花爆竹的安全燃放,它涉及到销售经营储存运输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法规必须要有一个提前,比如禁止销售、储存,这些环节我们要在农历春节之前,必须先部署。所以在这个之前法规要先生效,便于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


记者:上海原先的规定是内环线以内禁止燃放,这次一下子从内环内扩大到了外环内,全面禁放,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丁伟:全面禁放有很多考虑,首先一个就是上海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上海是我们国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中心城区。我们原有的条例是94年制订的,当时94年主要的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在内环以内,所以当时把内环线作为一个禁放的分界线。那么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上海这个城市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那么现在我们讲对于公共安全法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老百姓对人身安全、城市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空气污染等因素,所以这次市政府就提出,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大禁止燃放的区域。


记者:过年不放烟花爆竹很多市民表示支持,但为什么婚嫁、乔迁、开业也不能燃放,为什么没有考虑开个口子?

丁伟:法律的功能是多方 面的,法律一个是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引领,倡导,其实它也是法律的功能之一。法律要引领人,那么你不能说,一个法出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说 一个法律出来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一个晚上所有问题都解决,这个也不现实的对吧。但是我想道德规范跟法律规范一样的,本身它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循序渐进 的一个过程。



记者:外环线内全面禁放,在立法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执法的难度呢?

丁伟:我要强调一点,实际上烟花爆竹的安全燃放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立法问题,其实跟执法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这次我们立法的调整,实际上和执法力量是同步考虑的。市政府有关部门,确实这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相当的执法力量,法规在做调整之前,我们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相关部门他们对于如何来实施这个法律,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

记者:我们跟随民警,在执法现场看到,其实有的居民他宁愿我来付这个罚款,也要放。那么这100元到500元的罚款标准是不是有点低,这样的标准是怎么样制订的?

丁伟:这个标准其实在我们审议修改这个法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要求提高罚款的幅度。但是,燃放烟花爆竹本身是一个普通的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所以对这个问题法律是有严格规定的,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上限就是500块。

记者:100到500元的罚款,怎么去量化,什么算情节严重?

丁伟:法律本身不可能规定得这么细,但在我们的行政执法部门,是有执法细化的标准的。所谓情节比较严重的,比如大量的、不听劝阻的,或有其他一些行为的,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就认为应该可以构成情节严重了。不要以为我违法放个鞭炮最多就罚500元,如果说是产生了其他违法行为的话,那我们法律也有规定,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比如说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记者:您觉得真正要让这部法律能够实施到位的话,最关键的是什么?

丁伟:最关键的还是一个观念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风俗也有一个不断的潜移默化的移风易俗的一个过程。除了增强执法力量之外,加大宣传也很重要,印发一些小册子,张贴一些宣传告示等等,这方面工作都要推进。万事开头难,关键就是要持之以恒,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想上海对于这项法规的接受程度,会逐步得到增强。

记者:从立法上来制订这样一个条例,意义何在?

丁伟: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海这么一个特大型的城市,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城市安全非常重要。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靠法制来引领。我认为这其实也表明了现在我们这个城市管理的方式,观念在发生转变,这个我认为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吧。当然总体上讲还要看,法规通过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执法、守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7》近期节目。


(看看新闻网记者:杨臻)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