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华丽丽、仙飘飘裙摆下的迷人虚空

18.03.2015  17:25

  《灰姑娘》是最不用担心剧透的电影,它和你在三岁那年第一次听到的童话故事一模一样,可怜的灰姑娘像当年动画片里的小老鼠唱的那样:“从早忙到晚,生火烧饭洗刷刷,拖地洗衣大扫除,一刻不得停。”后妈刁难她、羞辱她,把她当壮劳力使,除了没让她从灰堆里捡豌豆。

  据说《灰姑娘》是《格林童话》里流传度和接受度最高的一个故事——电影业的先驱乔治·梅里爱在1899年最早把它拍成电影,1950年的迪士尼动画《仙履奇缘》在当年的柏林影展上得过最佳音乐片金熊奖,之后迪士尼又在2002年和2007年拍过两部续集,百老汇曾在几年前制作音乐剧《灰姑娘》,马林斯基剧院的新编芭蕾舞剧《灰姑娘》今年正在全球巡演中。这个“受难姑娘扬眉吐气”的故事有种简单而野蛮的生命力,经得起一再的讲述和重述。落实到眼下迪士尼的这部真人版电影里,导演放弃了时髦的解构、颠覆和阐释,甚至把原始文本里暴力的、血腥的、所有成年人“细思极恐”的东西,全屏蔽了,留下一部分分钟散发正能量的小女生励志片。那么问题来了,迪士尼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拍真人版的《灰姑娘》?制片方的回答是很没有追求的:当资金和技术都不再是难题,所以能把曾经创造的经典动画角色都真人化,而童话就是童话。

  所以《灰姑娘》有一种让人震惊(也备受诟病)的简单感。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后妈是唯一的例外,大部分时候她太抢戏,因为当其他角色都是单线条的漫画式人物,只有她以伦理剧的深度演一个经历过生活的风浪和波折的女人,她对灰姑娘的狠,在心理上跟曹七巧折磨芝寿和长安是相似的。可是后妈越是复杂深刻,就越是在这个电影里格格不入。看《灰姑娘》,最好把心态放到学龄前女童的状态,想象一下抱着洋娃娃的小姑娘看各种公主动画片是什么样的:生活在被父母圈起来的相对封闭的小天地里,对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几乎无知,被教育要好学、善良、有爱心,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一点不奇怪这个版本的《灰姑娘》保守又中庸,一点没挑战感,有人嘲笑这个“瑞拉”是个有准备有心机的绿茶女,可是天地良心,寻常父母不都是教女儿知书达理、多才多艺嘛?难道要对三岁的小丫头痛诉“两性关系的本质是相互的剥削和压迫”,或者“你必须像《消失的爱人》用血雨腥风的手段才能收服男人”?谢天谢地,放过迪士尼吧。

  按照比较文学的考据,《灰姑娘》这个故事的底本是很不纯良的,有切脚趾、切脚后跟这种赤裸裸的血腥,“魔法过12点失效”带着点欲说还休的性暗示,水晶鞋也仿佛被引申为恋足癖……这个文本在递进演变的过程中,故事的重心集中到“母亲”这个符号,生母的“”实际是弃女孩于孤立无援,使得她落入后母的残酷魔爪,后来仙女教母的出现类似一个拯救者。这些符号背后丰富的能指和所指支援了无数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论文,但电影选择了不阐释,它让符号的保持符号,让简单粗暴的保持简单粗暴,抛开了人物的戏剧深度和合理性,把力气用在鲜亮亮的色彩、仙飘飘的裙子和油画似的布光布景里。

  有意思的是,《灰姑娘》的导演肯尼斯·布莱纳不能说是一个“肤浅”的人,他之前的特长也不是拍“低幼”电影。这个拍过《雷神》的爱尔兰导演,能在好莱坞站稳,是因为他从1989年起在好莱坞陆续拍过5部莎翁戏剧改编电影:《亨利五世》《无事生非》《哈姆雷特》《爱的徒劳》和《皆大欢喜》,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他的英国前辈奥利弗·劳伦斯,也改写了“好莱坞拍莎翁电影总赔本”的惨烈历史。他的特点在《亨利五世》和《哈姆雷特》里一目了然,他和奥利弗没有可比性,他为大片厂制作的这些投资巨大的影片,出发点是商品,卖点在于明星主演的阵容,挥霍的视听效果,借助古典文学的底气,在经典和娱乐消费之间找到平衡。他能让电影的品相看起来很端庄,也能让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滚床单,或者把亨利五世的求婚演成游龙戏凤的戏码,他拍《哈姆雷特》,结束在老国王最小的儿子福丁布拉斯登上王位,这个特写是个明白的宣告:哈姆雷特和莎士比亚代表的人文主义时代过去了,留下的是现实功利的福丁布拉斯和电影商品法则。

  在谈论他拍的这部《灰姑娘》时,布莱纳确实提到了莎士比亚,他认为瑞拉的生母留给她的那句被她当作人生信仰的“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和《李尔王》里埃德加在孤立无援中说的那句“要宽容,要忍耐”是同理的。拿《李尔王》类比《灰姑娘》倒未必是抬高后者,但布莱纳在面对莎士比亚和格林童话的旧文本时,手势确实是相似的,即以工整的姿态,去适应大制片厂的商业需求。在《灰姑娘》里,我们看不到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没法否认这才是迪士尼需要的——不冒犯传统价值观的少女励志片。

  所以,这个过分乖顺平淡,也过分安于天命的灰姑娘一点没有问题,她虽然让带着更高期待值的人们多少有点失望,可是因为她的出现,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古老的文本仍然能轻易调度今天的激情和想象,它和它的同类作品带着一种迷人虚空,那些角色不是历史与时代的观念里模拟出来的样子,他们有着模糊的多重自我,等待后来的读者在旧的词语里寻找新的意义。你可以看到傻白甜的漂亮姑娘,也可以看到复杂的后母,而这,是同一部《灰姑娘》。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