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青年力量汇聚 助力全球视野下的流域可持续发展 2016“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主题发布

31.01.2016  15:21

新闻中心讯 2016年1月26日至27日,“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国际组委会会议在南宁召开。青海省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建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党委书记吴德军,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蔡昌卓,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广西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邓晓贤,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赵克,玉树华王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庐一,上海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张晓敏等大赛指导单位、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应邀参会的还有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外交外事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通过本次会议,大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赛赛制确定,2016“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主题正式发布。本年度大赛的序幕由此拉开。

青年使命:古老河流的当代治理 “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九长河流,从中国玉树发源,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流入南海。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湄公河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沿岸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备受关注。

2015年7月,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复旦大学、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王集团等单位的通力协作与支持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大学生和政府官员、学者代表齐聚青海玉树,开展了为期7天的国际夏令营活动,共商这条古老跨国河流的流域治理、环保合作与青年使命。各国青年从本国国情和文化的出发,讲述了这条世界第九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的文化地理现状,共同绘制了《湄公河流域水文化地图》。他们共赴澜沧江源头进行实地考察,将取自各国的湄公河河水汇在一起,并永久立碑纪念。在水源地,各国大学生代表共同发布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青年宣言》,表达了他们的合作意愿和行动共识。流域各国青年文化交流的管道和民心相通的平台初步建立。这即是 “澜沧江-湄公河之约”的由来。“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正是在这一项目的基础上推出的。

据介绍,大赛面向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和青年学生,是培养各国青年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的平台,是繁荣流域各国青年外交、文化外交的管道,也是促进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机制。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表示,国际治理离不开青年参与,需要青年创新,不能忽视青年发展。“对于青年来说,今天的相互理解,是未来的合作共识;今天的智慧火花,是明天的行动纲领;好的青年创新,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改变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时代。”大学的使命,就是为这样的改变增加可能。

创新孵化:聚焦问题 探索基于跨国合作的全球治理新路径

大赛主办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表示:“我们鼓励参赛者关注湄公河流域治理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团队协作提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方案,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方案落实为创新创业行动。简要地说,我们鼓励六国青年围绕湄公河的治理与发展,聚焦问题、聚焦创新、聚焦行动、聚焦合作。”
据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的项目运行包括三部分内容。

2016年8月15-20日,青海玉树将迎来流域治理与发展创新设计大赛的决赛。前期,通过外交机构、青年组织、高校发动六国青年,发现研究流域的治理问题、发展问题,向组委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或创业方案,并通过现场决赛和专家评选,评出等第、奖项。在决赛期间,还将安排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体验环节。

流域发展项目创业训练营将助力创新创业方案迈出“从设想到行动”的第一步。在决赛阶段之后,获奖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加强实地调研、充实材料,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2017年1月参加创业训练营,组委会将安排与创新创业项目有关的学科专家、行业企业家,组成专业团队,对青年团队进行专业辅导、寻找风险投资,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展望2030:为全球视野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增添青年力量

湄公河流域作为东南亚、南亚和东亚之间的大陆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在全球治理格局和体制变革、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极具潜力,但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程度仍然较低,贫困现象也较为普遍。据世界银行2015年度最新统计,流域内人均收入约2300美元,远低于世界人均收入1.08万美元、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均近4000美元的标准。此外,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流域居民获得基本教育和健康保障的机会仍然有限,贫富差距较大。

在最新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世界各国领导人不仅对脱贫、健康、教育、粮食安全和营养等优先事项达成共识,更提出了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期望建立更加和平、包容性更强的社会。《议程》共提出了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goal)和169 个具体目标(target),以促使人们未来15年内在重要领域采取积极行动,对各项资源进行协调配置,促进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要达成《议程》所涵盖的目标,每个区域的合作、每个国家的努力都很关键。我们希望将每年大赛评选出的最具创新性、操作性的方案呈送联合国和东盟的相关部门,为全球视野下湄公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青年力量。”广西财经学院院长、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夏飞介绍:“我们结合《议程》设定的全球性目标,并兼顾本流域、本区域的特色问题,初步规划了大赛未来15年的赛事主题。期望经过长期努力,使本赛事在2030年成为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项目。”

本次国际组委会会议最终确定本年度大赛主题为“水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参赛者为“湄公河上、下游环境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巨大”这一状况的改善绘制现实可行的路线图。

六国青年可自由组队(3人)参赛,根据主题并结合实际设计治理创新或创业方案,作品内容应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未来展望,英文3000-8000字。作品应有指导教师推荐,并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有意参赛的青年队伍,可上大赛官网 www.yiyf.fudan.edu.cn 下载资料,并于2016年5月31日前将参赛表格和作品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国际专家委员会初审后,将于6月31日前公布决赛队伍名单。组委会将承担选手参加决赛的所有费用,获奖队伍还将获得2-5万元不等的创新创业前期调研资助。

学生团队:自主运行近半年 “在跌跌撞撞中体验成长”

基于坚实的学术支撑与广泛的社会参与,项目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从设计到筹备的半年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成为了主力。复旦大学学生团队负责人倪懿与学生们几乎每天碰面,到了假期,甚至开始了“朝夕相处”的工作状态:“除了事务庞杂、细节繁多之外,筹备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许多状况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好在大家都是商量着处理,在跌跌撞撞中体验成长。”

根据团队分工,湄公河流域五国嘉宾的联络工作分别由五位学生“一对一”开展。谈及直接对话外国政要和学者的感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3级本科生吴婧和张嘉婧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邮件和微信交流中,不知如何表达才能简洁明了又不失礼节。张嘉婧负责联系的是泰国。“我一开始称呼泰国副总领事Kwan,因为她的微信名是这个,后来才知道那是人家的小名!一直担心这会让她不高兴,但她也愿意我叫她Kwan。”张嘉婧表示:“联系嘉宾的过程很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必害羞,要大胆与嘉宾交谈。可能他们会比较忙,不能及时回复信息,我们不妨多问几遍,不要担心他们会嫌烦,注意礼貌就是了。”

学生团队的自主运行也将项目本身打造成了培养国际治理人才的摇篮。“我们体会,学生越自主、越投入,锻炼越大,学习成效越明显。”大赛承办单位复旦国务学院负责人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