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在广西举行

15.02.2017  16:37

中青在线南宁1月13日电(吴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今天上午,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2017)在广西南宁开幕。开幕式上,青海省、复旦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大学代表共同为“澜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揭幕,标志着这一旨在培养各国青年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促进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赛事正式进入机制化新阶段。

两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14所高校的90余名学生通过这一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本项赛事也已被中国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安排,成为澜湄六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活动。

 

“我们主要想利用湄公河流域的特色地形结构,通过协调和连接湄公河流域不同海拔的水电系统,及时解决洪水和干旱带来的问题。”越南外交学院选手设计的“友谊之梯”灵感源于湄公河-朗塘河水电大坝的所处地形和发展现状。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多,如何在应对气候问题的同时,合理统筹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这样的挑战亟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共同面对。基于此,YICMG2017将“气候变化与减灾合作”作为赛事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选手们的参赛作品涉及到洪水、干旱、温室效应、改善植被等具体内容。

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9所高校的48名选手进入决赛。大赛历时四天,由“入围方案评比”“澜湄之源咖啡屋”和“改进方案评比”三个环节组成。来自六国10所高校的学者担任评委。“澜湄之源咖啡屋”(Mekong Café)是今年决赛的新环节,以跨国团队为单位,选手轮流与16位专家沟通方案的改进思路。这一环节为选手与专家的充分对话建立平台,以期帮助选手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产生更具创意、更加多元、更有共识的治理创新方案。

 

选手们通过主题演讲和X展架展示创意,角逐“最有价值问题”和“最有创意团队”两个奖项。决赛开始后,各国选手将组成新的跨国队伍,抽签选取两个初赛方案进行细化改进。决赛最后一天,国际专家委员会和国际组委会将根据孵化方案的质量和跨国团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跨国团队”和“最佳孵化方案”两个奖项。

推动澜湄六国人文交流和流域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协作机制、创新教育工作网络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建立完善,这是“澜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的使命。联盟秘书处设在复旦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的“复旦-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在决赛期间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各单位委员代表将就联盟发展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据介绍,联盟近期将聚焦YICMG赛事的参赛项目,落实公益和小微创业项目,分享各国青年创新创业经验,同时将发起成立“澜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为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第三届大赛赛制及主题,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会议还将讨论流域内各国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在国际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祁怀高看来,会议努力将源头地理资源转化为人文交流资源,全方位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是寻求流域内高校、研究机构、智库合作的有利探索,有助于六国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教育科学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