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试点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改革

31.07.2014  09:22

  本报长沙7月30日电(记者龙军)7月29日上午,柳雄文来到长沙市工商局,用了不到1个小时将网吧分店营业执照办好。作为一家网吧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柳雄文颇有感触地说:“要是放在以前,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办理各种许可证后才能拿到营业执照。

  柳雄文是长沙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今年1月1日,长沙市启动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改革,除了金融等一些特殊行业外,创业者无须先行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就可以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相当于先有“出生证”再办“工作证”。

  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了改革的全面深化,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长沙市工商局企业监管处的工作人员明显感到,一些没有按要求进行年检或者企业信息未及时变更的企业开始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解决遗留问题,以免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

  企业的这种“紧张”,源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一张“宽进严管”的监督网络正在形成。湖南省正在建立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年报等信息必须在网上公示。如果企业公示的信息是虚假的,欺骗了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一经查实,将进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录”。今年以来,湖南省工商局通过省内主要媒体和湖南信用网、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分9批对30474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记录进行了公布,并将失信记录记入企业档案,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作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先照后证”改革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湖南省今年选择长沙和郴州先行先试,长沙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从231项减少至19项,郴州市减少至16项。目前,长沙市工商局已经制定出《长沙市商事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征求意见稿)》,准备报批后以市政府名义印发;郴州市制定了《郴州市商事许可审批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取消前置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