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游泳池下月限流 最大承载量标准:人均2.5平方米

21.05.2015  12:17

  东方网5月21日消息:游泳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上海700多家游泳场馆,每年夏天要接待市民700-800万人次,类似“下饺子”的场景,大家多多少少都碰到过。人一多,卫生和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今年,随着上海市首部游泳场所卫生地方标准《公共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下月1号起正式实施,这些问题可能有了解决方案。

  新标准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首次规定了游泳场所的瞬时最大承载量,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对以往泳池的“下饺子”现象进行控制。来听记者的介绍:

  【0521泳池1】

  (插播:新标准中规定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据此核定该游泳场所最大接待人数,比如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游泳池,能同时容纳的最大泳客数为80人。莫伟文介绍,将主要通过控制更衣柜的数量来控制泳客的数量。公共游泳场所的更衣柜按照“一客一用”的要求设置,也就是说,一个最多能同时容纳80人的游泳馆,更衣柜的数量不能超过80个。

  实况:更衣柜的数量一定要根据最高人数的额定来设定,保证一个人一箱,我们到现场还会核定他们进场的人数,和水面的面积,是不是到每个人2.5个平方这样一个要求。消费者也要注意不要公用一个更衣柜,这样也能控制进场人数。)

  A:游泳场馆控制泳客人数,在实际监管中还存在一定的难点。根据卫监所要求,游泳场馆需要每日汇报接待人数。但瞬时人数和总人数是两个概念,有些游泳馆可能瞬时人数爆棚,但平摊到全天多场中并没有超标。监管部门又不可能实时去游泳场馆数人头,更多还是要靠游泳馆方面的自觉。有人建议,应该更多通过电子信息化的手段,比如之前曾经试点过的“人数提示器”,或者安装红外线计数装置,对入场人数进行实时计数,达到警戒线即亮“红灯”警报。

  B:除了控制人数之外,这次的新规还进一步细化、新增了多项水质指标,连对空气卫生也有了监管,继续来听报道:

  【0521泳池2】

  (插播:本市首部游泳场所卫生地方标准与原来的国家标准相比,增加了化合性余氯、臭氧等水质指标,其中不少都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指标,同时还首次提出了游泳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市卫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监督科科长莫伟文说,这就意味着,从六月起,现场执法除了携带水质检测仪之外,还将携带简便空气质量检测机器。

  实况:空气的话我们会按照新地标的要求增加相应的检验仪器,主要是对甲醛和新风量进行检测。快速检测,配备相应快速检测仪器,涉及到微生物指标我们会采完样送相关检验机构化验,

  插播:在游泳旺季,很多人都碰到过泳池水浑浊得像泡汤,这次新标准对泳池补充新水做了定量规定,要求每日每人次新水补充量不少于30升,为了精确掌握补水量,标准要求游泳场所必须安装泳池补水计量专用水表,浦东一家游泳场馆负责人魏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开始进行设备的改造安装。

  实况:成本上会有一点增加,检测的设备会更新,目前(总价)不是太清楚,有一部分监测余氯和PH也就是2000来块钱,对企业成本压力不是太大。)

  B:另据了解,根据往年泳客投诉情况,新标准还细化到了对游泳池壁及走道的颜色:要求“光洁不渗水,呈浅色,即不同程度的白色,如灰白、乳白、象牙白”等。另外还规定,儿童戏水池必须与成人分开,不能连通。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游泳池要进行改造。

  A: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新标准也作出规定,明确游泳场所一旦发生水质微生物指标未达标、造成5例及以上泳客皮肤瘙痒或红肿等六种情况,必须停业整顿。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张帆说,今年本市对游泳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将增加,同时通过上海卫生计生监督网、手机app、媒体等,向社会公开量化分级结果、抽检不合格结果,并将和大众点评网进行互动,收集点评网上的负面评价,依法查处违法问题。更多渠道对不合格场所进行曝光。

  近年来,各地为保障泳池卫生想了不少办法,去年“北京卫生监督”官方微信服务号正式上线,北京各大游泳场馆水温高低、水质如何,客流量多少,可以通过微信查询。杭州则要求各泳池安装独立水表,保证日平均新水换水率10%以上,同时试点游泳场所二维码的应用,手机扫描就能了解泳池的水质监测结果。不久前,本市普陀区游泳池新水补水远程监控系统获得上海市实用新型专利,卫监所可以进行实时远程监督,及时督促游泳池管理者补水。希望所有这些举措能坚持不懈,新技术可以更加实用,给大家创造更加安全卫生的游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