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校长邱勇:大学应有“从容”气质

30.03.2015  11:06

3月26日,清华大学迎来新一任掌门,现年51岁的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邱勇,正式“接棒”前任校长陈吉宁。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了这一消息。

邱勇与陈吉宁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同为60后,均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基本都在清华大学完成,是“土著”校长。这一点邱勇尤甚,相比陈吉宁的英国读博经历,邱勇的本硕博学位都出自清华,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任该校化学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至今已30多个春秋。

两人也有不同,比如,邱勇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陈吉宁被任命清华大学校长时,并无这一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因此,坊间有声音认为,邱勇的当选,显示出清华大学掌门一职对院士身份的再度强调,也有声音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有意思的是,北京大学林建华、清华大学邱勇两位高校新掌门,都是化学学术背景。

对于近期频频换将的各大高校来说,新旧掌门之中,不乏科研成绩突出,学术荣誉等身,抑或是治校经验丰富者,而这些,在邱勇身上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比如,他曾是清华大学OLED研发团队带头人,并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获奖证书。

但邱勇身上也有其独特之处。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他简历中提及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就是诸多高校新旧掌门人的简历中,鲜有的亮点。

这是一个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向全社会公布的荣誉称号,旨在增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被教育界看作是教师职业的最高荣誉。2007年,邱勇获得了这一称号。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网的报道,邱勇在升任该校副校长一职后,仍坚持给本科生讲授《有机电子学》的课程,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很多新尝试,比如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将知识形成的过程传授给学生,以激发同学对科研的兴趣。

这篇写于2012年的报道还称,在邱勇看来,教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看到学生能够很好地成长并超越自己,而作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自己引以为豪的是清华的学生都很优秀,把他们培养好,是每个清华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如今,这位颇受好评的大学教师,开始执掌中国顶尖学府。3月26日的清华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他以“从容”为关键词来形容大学,“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本报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