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出国购物更趋理性 不再疯狂“买买买”

15.01.2016  05:58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东方网1月15日消息:春节即将来临,想趁着节假日出国旅游的消费者大多开始策划行程、购买机票了。根据在线旅游预订平台的数据显示,虽然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但出境游价格不升反跌,性价比很高。不过,与以往出境度假大包小包往回搬的购物游不同,现在很多消费者的旅行箱在变轻。有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海淘网站兴起、高端品牌中国降价等多种因素交错之下,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也变得越发理性。

   高端品牌市场消费开始回流

  今年元旦假期,在金融行业工作的白女士与丈夫一起去美国西海岸旅游了一圈。这是她第二次去美国,但回程时行李却少了很多,“2013年我们去美国玩,去程带了两个大箱子,回程一共五个箱子,还大包小包提了不少袋子;今年,两个箱子去,两个箱子回,只买了一部苹果手机、一些美国当地小品牌和巧克力”。

  在白女士看来,不再疯狂“剁手”的主因是高端品牌的海外价格没了诱惑,“前段时间上海有不少高奢品牌打折或降价,像香奈儿的一些款式,已经降到了2010年以前的价格,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算下来很多产品国内外价格相差无几,而且国内的服务更好、选择更多,何必要去国外买?

  “今年以来,高端品牌市场消费开始回流。”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告诉记者,过去以国内六折左右价格购买高端品牌是出境游的一大吸引力,不过从去年3月开始,香奈儿“中国降价,欧洲提价”的全球协调定价策略在高端品牌市场被普遍效仿,多个国际一线品牌都有不同程度调价,古驰等品牌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五折大促,“中国消费者都是价格敏感型,海外价格优势消失,消费者海外'剁手'现象自然消停了”。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对于一些欧美二三线品牌,国内价格“虚高”严重,有时国内打完折还要上千元的服饰,在国外奥特莱斯只需百余元;这些产品仍然是中国消费者出国时“捎回家”的东西。

   多元渠道加速购物游“减负

  周婷认为,除了国内高端品牌降价对海外“剁手”产生冲击之外,海淘网站在过去两年的快速成长也加快了出境游购物的“减负”。

  海淘社区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告诉记者,目前小红书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800万人,仅去年年底“黑色星期五”三天大促就增加了200万新用户,且转化率达到50%,“我们统计过,绝大多数用户购买的商品都是海外旅游时的必买产品或爆款,在价格差异不明显时,很多消费者更愿意'国外看货,网站下单'”。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副教授李玲芳认为,海淘网站犹如一张立体的网,让不同层次消费者都能买到海外商品,比如唯品会、洋码头等偏重轻奢商品;网易考拉更重大众消费;美购则偏日韩的量贩装平价产品;蜜芽则更偏母婴--这些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选择,有了多元化的渠道选择,消费者自然不再疯狂到海外“买买买”。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目前人民币海外购买力的“下降”只是由于市场发生了平行转移,中国高端品牌消费支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仍然高达45%,而且近四成消费是为了代购盈利。周婷认为,不管怎样,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激活了需求段在国内市场的能量爆发,消费者无需千里迢迢去境外“剁手”了,这是一件好事;随着购物渠道的日渐多元化,消费者的海外购物行为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她同时表示,希望这股购物回归潮能带动国内本土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让消费者选购的品牌也“留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