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相机停产十年复出 提升上海制造新高度

16.08.2014  21:23

  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人们期盼了很多年,也努力了很多年。今天在这一进程中,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老字号”的海鸥相机,下午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新款数码相机产品,吹响全面回归市场的号角。“小字辈”的联影公司,同样选择在首都北京揭幕系列高端医疗设备,终结跨国公司的长期垄断。新技术、新思路、新机制,正在赋予“上海制造”全新的内涵。请听报道:

  停产十年的海鸥公司,如今又一次像台机器一样,紧张、精密地运作了起来。全新的无尘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把来自各地供应商的部件,组装在一起,海鸥展翅的logo格外醒目。总经理曲建涛为了上市发布,已经一个多月没休息了,头脑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数码相机生产线,组装有20多个环节,测试也有20个环节,这是自动防抖的测试……】

  相对于佳能、尼康等日系品牌,海鸥的特色在哪里?记者拿过一台新下线的卡片机,手感沉甸甸的。不锈钢材质,机身正面压上黑色的皮革,延续了老海鸥的一贯风格。开机之后,液晶屏上的图标极为简洁,曲建涛说,卖点就是消费者只要摁快门就好:

  【现在数码相机加了很多功能,消费者也搞不清,我们不用任何调节,一键拍板,白天、晚上、光强、光弱都能做自动调节,菜鸟级消费者也能拍出教授级照片来。】

  这显然是为中老年的海鸥粉丝考虑,但年轻消费人群,他们也没有放弃。相机配备了wifi功能,也有专门的app软件,可以和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即时连接。另一款旗舰产品,更是将复古和新潮融于一身,看上去是台经典的双镜头120相机,上面一个镜头其实是投影仪。这样的独创产品,消费者会认可吗?记者到星光摄影器材城进行了一番调查:

  【(我们会买的,毕竟是国产的。)比较有特色的相机,会有更大的市场。】

  在曲建涛心里,海鸥复出的底气在于“”与“不变”。不变的,是消费者对于“上海制造”的那份情结,这几个月,公司每天都能收到海鸥迷的来信,殷殷期望,让他动容。而变的,是海鸥公司自身的体制。09年,民营投资人接手海鸥时,资不抵债,1000多名员工需要安置。正是国资委的全力推动,帮助他们卸下包袱,重新出发。如今的海鸥,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以海鸥品牌入股,经营管理完全市场化决策:

  【国资委出面解决了大量问题,托管啊,买断啊,我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去进行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品牌复出等等工作,才有今天这种局面。再回过头看,在老的体系,根本做不了。】

  “上海制造”的新军联影公司同样也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核心团队持多数股权;国资系统的上海联合投资公司为第二大股东,中科院则以无形资产入股。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他们将一口气拿出11款新产品,在CT、核磁共振、分子影像等多个领域打破外资品牌的长期垄断,平均价格有望下降三成左右。其中一台96环超清高速分子影像设备,堪称全球首创。上海市轻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俞友涌说,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需要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更需要深化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探索中谋求制度红利:

  【完全市场竞争的企业,纯国有的,搞投资,搞开发过程很长,市场机遇稍纵即逝,慢半拍。混合所有制就显得更加重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牵涉到基础性技术的,国资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