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网上课堂 海风教育打造一对一在线学习平台

27.09.2015  08:39

  位于徐汇区宜山路上的海风教育教学点,曾是这家课外辅导机构最大的网点。4至5间自有教室,可对150多名学生进行自主招生培训、主副学科辅导等。而今,这里人去楼空——不是卷款跑路,也非经营不善。

  原来,创办逾5年的海风教育,去年关闭了全部线下教学点,将教辅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当同行们还在苦寻盈利模式时,他们则于近日宣布:2014至2015学年实现利润近900万元,较上一学年又有超过10%的增长。

  本月,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率队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风教育在线一对一学习平台”项目跻身上海赛区九强,有望晋级全国总决赛。

   省下场租费减少学生学费

  2010年暑假,复旦大学数学系大三学生郑文丞创办海风教育。机构师资中既有相关专业名师,也有自主招生考试亲历者。通过口口相传,学生从最初的20人次发展到2013年的2500人次。除了本地生源,还不乏来自苏浙地区的考生。

  第一年,沪上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大学生中,大约有两成人接受过海风教育的培训。这使得海风教育的年营业额达千万级,利润近400万元。创业4年来,海风教育先后开设徐汇、黄浦和杨浦3个教学点,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

  可去年年初,郑文丞萌生改变的想法:高校自主招生辅导是行业细分中的“毛细血管”,体量太小,难成气候。企业要发展,有必要将业务拓宽至从小学到高中跨度12年的学业辅导。然而,沪上老牌课外辅导机构不仅数量多,专业度、知名度也很高。“找到自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学生。

  在许多机构不停开设线下辅导学校时,海风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关掉所有教室,只设在线课程,通过“QQ语音”一对一辅导。这省下的场地租赁费,一年近50万元,分摊到400多个学生头上,让学费降为同类机构的一半。同时,打开电脑就能接受200多位全职、兼职老师辅导,让学生的通勤时间和路费大为减少。

   用大数据生成讲义和错题本

  互联网教育绝非坦途。有些事情是无法在线完成的,比如写板书、交作业。为此,郑文丞聘请专业团队打造专用平台。教师端都配有手写板,老师能以手写、画图等方式进行演示;学生则可通过语音提问、回答及拍照反馈作业情况。课程结束后,所有的数据化资料和语音都被保存下来。“使用这种复盘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复习,我们也能对老师进行考核。

  海风教育还请来130多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坐镇,耗费上万工时对各科目的知识点进行切分,进而将切分结果植入系统平台。这样,教师上课前规划好课程内容,系统便会自动将这门课所包含的知识点梳理出来,组成电子讲义。

  以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为例,总共被概括为3种篇型。系统平台就像“讲义小秘书”,自动筛选类似题目,让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与此相关的,还有电子“错题本”。“错题本”是学校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往往不买账。“我自己当学生时,错多了反而不想抄,看到错题就心烦。”郑文丞说。于是,系统平台设计了收集学生错题数据的功能,“错题数据精准显示考生需要哪个知识切片,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错题本。”考前,学生打开错题本复习巩固时,系统还会推荐有相似标签的题目。

  “知识点切分就像精确制导导弹。”郑文丞说:“一对一辅导,就该哪里不会补哪里,而非题海式的狂轰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