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一族:上海只看不起懒人 叔叔阿姨“矫情”

08.12.2014  10:23

 

  说起北漂,那是声名远播的存在,那些或颠沛或大放异彩的文艺青年,漂在京城,追逐自己的艺术梦。

  在千里之外的申城,也有一群同样的青年,他们中35岁以下的占了9成。相较北漂的上下游分明,海漂则更为务实,水准也更为均衡。

  海漂族的生存状况到底怎么样?活得好不好?经过一年的大数据调查,在全市开展的“海漂”人才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已经初见成果,青年报记者也遴选了几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的故事中,或许我们能汲取到一些不一样的正能量。

   上海的叔叔阿姨个个都很“矫情

  静安寺附近一栋商务楼的20层,是30岁的打击乐手姜铁的朋友开的工作室,也是他目前常去的地方。

  三十而立的他学习打击乐已有20余年,当过北漂,当过老师,上过音乐课,创办过“摩卡乐队”、“好动打击乐社”并担任鼓手,酷爱原创音乐,曾活跃于北京和天津的各种舞台上。他也同样熟悉原创、现代、流行、摇滚的各种音乐的创编。

  见面的时间约在下午3点,趁排练的人还没有来,姜铁见缝插针,和记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他席地坐在棉垫上,身体放松,戴了一副大号黑框眼镜,表情富有喜感。一见面,就挺直身板,反问记者,“你觉得我是不是看起来很成熟?

  把箱鼓(一种乐器)一横,就是一张椅子。环顾四周,工作室的装修清清爽爽,一大二小三间排练房。没有多余的空间,条件很简陋,但也随性。

  坐在他对面的是工作室的负责人胡姚蕊,在一段时间愉快的合作后,这位漂亮女孩打算于近期邀约姜铁成为新的合伙人。

  姜铁的电话很多,一会儿要当百度导航,告诉合作对象商务楼的具体位置在哪,一会儿要安排其他琐碎的事。聊了约莫半小时,他才想起要给几位陆续到来的客人泡茶。他泡茶的手法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

  待会他要参与排练的是一档关于魔都生存指南的脱口秀。在正牌脱口秀主角史炎面前,他耍起了嘴皮子,戏称自己是“配角抢戏”。

  魔都给姜铁留下的印象很好,在这位天津人眼里,上海司机、叔叔阿姨个个都很“矫情”,他将这解读为热情。“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会主动帮你拿后备箱的行李,但北京司机不会。上海的叔叔阿姨说话挺绕,开口就是‘我跟你说呀’,然后绕了一大圈,回到原地……”姜铁一边模仿这些叔叔阿姨的语调,一边打出兰花指。把在场的所有人逗乐了。姜铁打趣地说,如果他年纪上去了,在这座城市待久了,也会渐渐被同化。

   钱赚得不是很多但精神层面很满足

  约半数(49%)“海漂”文艺人才收入与上海本地平均工资相当。其中,6000-8000元占30%;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为14%。

  经过三年多的打拼,现在的姜铁已经不愁温饱。“我的收入不固定,有演出的时候按场次来收费,有时候一个月都没钱赚,有的时候一下进账一两万。平均下来每个月八千到一万吧。”当从记者口中得知,他已经达到海漂中的小康水准,他有些意外。

  “别听他的,我看过他的钱包,有时身上就10来元。”在胡姚蕊的调侃下,姜铁主动打开自己的钱包,数了数有170多元。

  170多元足够付姜铁初入魔都时三天的房租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三年前只身来到上海,住的是50元一天的地下宾馆,那时的他蜗居在只能容下一张床的四平方米的空间里,内心却对未来充满憧憬。“我还年轻,先苦后甜吗。

  对姜铁来说,一天两碗兰州拉面或者盖浇饭就能饱肚,一天的吃饭开销在二三十元,但在北京,同样的拉面价格可能只要一半。

  在上海待了半个月后,他走出潮湿的地下室,成功应聘上了美国百老汇著名音乐剧“”的签约鼓手。几乎每隔半个月,他就要随剧组飞往一个新的城市。满打满算,他在上海的时间其实不到一年。

  在内心深处,姜铁喜欢漂的感觉,北京离老家太近,于是,他漂到了千里之外的上海,现在的他在茅台路上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老公房,40多平方米,一个人住。

  平时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他花钱大手大脚,他克制地用钱,在用度上精简开支,没事的时候,还会施展厨艺,自给自足。

  但他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上海这座城市很包容,很开放。只要有能力,这里就不会拒绝你。我现在的经济水平虽然不能说特别好,但在精神层面,我是开心的,满足的。在上海,我成天在忙碌,感觉只要你想有多少事就会有多少事。

  现在的姜铁还没有成家,也没有上海户口,但他认为,总有一天自己的海漂身份会终结,“我打算稳定下来后,接我的爸妈过来,在这里扎根。

   带着光鲜履历辗转各个郊县接演出

  1982年出生的金光利和1984年出生的姜铁年龄相仿,漂龄却不小,若要说最早与上海结缘,那要追溯到2002年。金光利是重庆人。他给自己的定义很明确:导演,合伙创业,自由职业。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后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电影导演。先后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成名作是多媒体史诗话剧《小平您好》,他在里面担任导演。(此剧获2011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奖,2012中国话剧金狮奖)。金光利的履历看似十分光鲜。

  其实,他从小就是一个问题少年,高中念到一半就退学了,之后读艺校,有一天,他觉得不能再虚度青春了,毅然分赴沪、京求学。

  他也曾赴四川执教,但象牙塔内的生活显然不是他想要的。“这是一种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评职称、做学术、熬到退休,不太适合我。我骨子里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几次试图找一家公司上班,最长的干了两个月就请辞了,实在忍受不了那样的生活,自由自在习惯了。

  因为不太适合成都的生活,他带着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双双闯荡大上海。也曾有过一开始拓展业务时的艰难,他还记得当时开着捷达轿车,辗转金山、南汇等郊县接演出。

  这些年来,金光利接过的文艺演出、舞台剧等不下百场,各种短片拍摄不计其数,事业也慢慢走上了正轨。注册工作室后,他和搭档专攻业务,两人的妻子则在公司里“主内”。今年8月份他又在松江仓城影视基地注册了一家工作室,转型做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