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称救人微不足道 目前已转院进行康复训练

31.12.2015  14:04

  两天前,“上海好邻居”王海滨从武警总院烧伤科病房转去了位于松江新城的阳光康复中心。转院路上,冬日的暖阳穿透车窗,海滨用手机在朋友圈里缓缓发出一行字:“松江,我来了!”回首这一年,海滨冲出大火不忘敲醒邻居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重度烧伤的他用“顽强”二字延续着人心之间的相互激励。

   等我好了再跟你们一起跳橡皮筋

  26岁生日前夕,海滨在家人的搀扶下尝试站立。时隔两个月,他已经可以沿着床边直立“”上几小步。康复训练正值秋燥时节,海滨的脸部曾经被厚厚的弹力衣全副武装,邻床小男孩“光光”为此还给他起了一个“咸蛋超人”的昵称。再次见到海滨,他的脸上“减负”不少,嘴唇附近、耳朵还有额头的皮肤已有了健康的小麦色。言谈间,海滨心情轻松,形容自己正朝“型男”方向发展:“没有以前白了,变黑不少,也不是坏事。

  烧伤科病房里一个个相熟的病友按着各自康复的速度,有的出院回家,有的转院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烧伤面积高达88%的海滨终于赶在2016年来临之前,实现了他答应病友王宝亮的一件事情,二人要尽快相会在松江阳光康复中心。

  听说海滨转了过来,这个23岁的宜春小伙很是兴奋,将自己的床位号报给了青年报记者:“我现在每天下午都要上2-3科训练课,让海滨快点来找我。咱俩继续比赛。

  躺在病床上,海滨不时抬起胳膊做着拉伸练习。康复治疗训练期间,海滨的夜间睡眠时常被痛痒侵袭,侧卧平躺要在夜里折腾上无数次,胳膊关节的地方渐渐活动失常。一段时间下来,关节连接之处已有了厚厚的增生,摸上去硬如新骨。为了缓解下地站立时的脚部充血,海滨又给自己的双脚缠上了弹力衣。

  讲述这段时间以来的日常训练,海滨不时流露出冷幽默的本色:“都27岁了,我这会开始学走路。”这个看似内敛的大男孩也有着他调皮阳光的一面,进入松江阳光康复中心的一天,他留言给多位热心人:“谢谢各位姐姐,等我好了再跟你们一起跳橡皮筋。”看到这句“海滨式”的调侃,朋友圈里热心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发起了一拨点赞高潮。

   我们这一辈没有父辈年轻时的忘我

  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好邻居”……谈起这些荣誉称号,海滨的神情认真了起来,这个受朴实家风浸染的小伙子坚持认为,大火中敲醒邻居的那一刻,他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就想着叫醒楼里的伯伯和阿姨,拧开防盗门,外面的消防队才能进来。

  转院以后,海滨的父母退掉了武警总院附近的租用房,转而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个住处,步行需要15分钟。这对朴素坚强的夫妻恪守“平淡是真”的人生信条,得知海滨获得了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拜托海滨的姨妈前往颁奖典礼现场领奖,默默操持着海滨转院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不放心年迈的奶奶一人在家,准备将老人带在身边方便照顾。为了不让脆弱的奶奶看到海滨的烧伤全貌,海滨的爸爸每次为儿子洗澡都要竭尽脑力想出种种法子“”开奶奶的视线。

  家中的一切,事无巨细,海滨的父母讷于言,他们的儿子却将父母辛劳操持的一幕幕悉数记在了心里:“我们这一辈遇到了一点小坎坷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情,还是因为太自我,和父辈那一代人比起来,我们远远没有他们那时候忘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海滨望向了他的父亲,父亲的嘴角长出了猩红色的溃疡,面颊凹陷,目光相遇,父子二人的清亮眼神如出一辙。

   [父亲的心事]

   我对儿子的手指手术有信心

  这一年,最让海滨父母揪心的时刻莫过于在瑞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等待儿子的抢救消息。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儿子的生命得以保住,海滨的父母喜极而泣。然而,儿子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严重粘连,在医生开出的手术同意书上,海滨的父亲一度情绪激动,始终不愿签字。

  治愈伤痛需要时间,重新站立需要时间,接受事实亦是如此。忙碌准备,儿子终于在年末顺利转院,海滨的父亲对新环境充满了期待:“就像海滨的主治医生所说的那样,每隔一段时间,为烧伤病人换一个新的环境,身上的耐药细菌也会减少很多。”海滨父亲的手机里记录了儿子康复治疗和训练阶段的点滴进步,海滨的后背有一块巴掌大小的完好皮肤,每隔一天,海滨的父亲就要给儿子洗澡:“起初,每次看到儿子身上只剩下这仅有的一点皮肤没被烧坏,真的受不了。”这个坚忍含泪的父亲无比珍惜陪伴儿子的每一天,今年盛夏的这场意外给这家人带来创痛的同时,也让海滨父母感慨时间的力量,接纳生活的现状。

  经过医生们会诊,预计在明年3月,医生们会为海滨做一次手术,将左手粘连的手指进行分离。当海滨父亲主动将手术消息告诉记者的时候,语气中多了一些踏实以待:“不是什么大手术,我对海滨的手术有信心。医生说,春天的气候也有利于海滨的康复。

   [心理咨询师]

   这一年难忘海滨与生命赛跑

  海滨26岁生日那天,瑞金医院社工部医生杨颖抱着一捧鲜花走进了海滨的病房。曾经,这个笑容温和的心理咨询师对海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海滨,你要爱自己。”得知海滨一家听从医生的建议顺利转去阳光康复中心,杨颖也忍不住回忆这一年来与海滨交流的那些瞬间:“他应该是我这一年遇到过的最难忘的患者,不是因为他的伤情,也不全是因为他的事迹,在重症监护室的那段时光,他与生命赛跑,对自我强烈的情感支持让人难忘。

  杨颖回忆,她曾遇到过不少重病患者。对治疗不信任,对生命缺失依存,有的患者曾让杨颖在于心不忍的同时也无可奈何。那种感受,仿若看见对方心中的一盏明灯被大风熄灭。身体的羸弱显露在外表,人心的荒凉与封闭会让援助也无力。杨颖至今记得,海滨苏醒以后,只有眼皮可以活动,听着上方滴滴的输液声,她问海滨:“奶奶现在很安全,爸爸妈妈都在监护室外等你的消息,你想见到他们的话就用力动动眼皮好吗?”海滨薄薄的眼皮也被烧伤,泛红的皮肤动了两下,这个场景或许成为了这一年最感动杨颖的瞬间。

  这一年,杨颖也目睹了不少肿瘤患者在病情稳定以后时常回到医院,为病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将手心的温度化作同伴之间的支持。听说海滨想要在康复之后加入志愿者队伍勉励更多烧伤病人,杨颖很开心:“这或许会是烧伤科的第一位志愿者,非常欢迎。”这个笑起来宛若沐浴春风的女孩憧憬着海滨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公益倡导者,用他顽强康复的故事去勉励更多正在遭遇挫折的年轻人,唤醒一颗颗热情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