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小品再度冲击春晚 笑点不达标成“劣势”

12.11.2015  08:52

  央视猴年春晚对于语言类节目的审查即将在本月15日开始。曾经连续18年折戟春晚的海派小品今年再度出击。而这一次的冲击者是老面孔了,他是在春晚上大受欢迎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的编剧俞志清。他在昨天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失联》、《清白》这两个小品剧本已经递交给春晚语言类节目组,而《失联》的剧本则直接给到了老搭档郭冬临。

   失联》本子给了郭冬临老搭档再次合作

  身为春晚的常客,俞志清的作品《一句话的事》登上了央视春晚,郭冬临和牛莉的精彩演绎让这则小品成为当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此后,俞志清的作品《回家过年》则登上了2013年的元宵晚会。

  今年,俞志清创作的两个小品,《失联》和《清白》再一次冲击央视春晚。在俞志清看来,或许《失联》的成功概率会相对高一些。《失联》此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拿到了三个大奖,俞志清表示,这个作品挺有现实意义,聚焦的是当下年轻人的“手机依赖症”,台上台下的观众看完都感同身受。

  俞志清还透露,就在前几天,春晚的老搭档郭冬临打电话给他,“他原本的一个剧本被毙了,眼看着已经到了11月份,时间很紧张。我就把《失联》的剧本给他了,让他去试试。”不过,俞志清坦言,本月下旬,语言类节目就要开始连轴转的审查工作,郭冬临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

   央视要计笑点次数海派小品有天然劣势

  由于自己的本子上过春晚,俞志清还是比较了解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流程和其中的一些内幕。他透露,在2011年送去《一句话的事》时,他在春晚导演组待了1个多月,剧本改了十几稿。

  而对于节目的要求,俞志清回忆称,节目组会找人来计算节目的具体笑点数,“一个节目大概需要30到40个,这算是硬性指标之一。对于海派小品来说,这是一个挺难达到的标准,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北方小品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并非一直抖包袱,而是靠情节和一些细节取胜。

  所以,海派小品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一直冲击春晚,但都失败了。时任上海市群艺馆创作室主任的蔡维扬曾在受访时表示,春晚的小品大多很张扬,一开场就得有笑声,把观众逗乐讲究的是分分秒秒,“但上海的小品不是这样的风格,故事的推进,人物的对话都有很强的逻辑性。

  而细数过去几年冲击春晚的作品,俞志清的《一句话的事》本来的剧本名字为《实话实说》,春晚的那个版本做了不少改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参与制作,吕凉挑大梁的《调解明星》则在最后一刻出局;2004年,严顺开主演的《讲故事》在当年的春晚舞台上广受好评,作品排练时原本有上海滑稽剧团的秦雷等演员,但最后时刻却只剩严老一人。由此可见,海派小品要想顺利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有多么不容易。

   创作要贴近生活要知道老百姓关心啥

  俞志清昨天是在全国小戏小品基地交流演出的间歇接受记者的采访。据其介绍,中国剧协为推动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先后在江苏省张家港、上海虹口、深圳罗湖、东莞常平建立中国剧协小戏小品创作基地。2014年,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与四个基地共同倡议,每年轮流举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交流研讨会”。这既是一项业内交流的盛会,也是一项面向基层,为广大社区百姓送上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小食”的惠民工程。

  昨天的演出中,俞志清新创排的《离合契》便是关注“二孩”政策的一部作品。这则小品讲述了连生两个女儿的丈夫通过种种啼笑皆非的手段,想再生一个大胖儿子的故事。俞志清表示,作为一名从社区里走出来的编剧,他深知创作要有生活积累和经验,要知道普通的老百姓关心什么烦恼什么。俞志清说:“每次新作品出来,都要坚持在社区里多演一演,听一听一线观众最真实的评判,阿姨爷叔们的意见可是非常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