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肩负三大任务驶向“深海”

11.07.2016  12:23

  7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所属“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正式启航,开始执行2016~2017大洋南极科考任务。

  在启航仪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表示,刚刚落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知和开发深海蕴藏的宝藏,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深海资源调查、大洋和南极科学考察,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权益、积极参与南极事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国家深海创新能力,促进深海高新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据了解,“海洋六号”船本次出航主要包括三个航次,分别是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南极科学考察航次,将同时肩负深海资源调查、大洋和南极科学考察三大任务,整个航次历时282天,总航程近6万千米,科考队伍将于2017年4月中旬返回广州。

  其中,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活动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局实施,“海洋六号”船具体承担,具体任务是于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继续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国际义务;二是开展西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合同区的资源环境评价;三是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海洋新资源侦查性调查,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四是完成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为发展中国家海上调查培训任务的义务;五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航次分为三个航段,约120天。

  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局具体实施。本航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调查,为了解全球深海资源分布,对比不同构造环境下深海资源特征提供基础资料。航次为期40天。

  南极科学考察编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航次序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局具体实施。“海洋六号”船将首次赴南极半岛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环境调查和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了解调查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环境影响。航次分为六个航段,约为122天。

  此次远洋科考活动,“海洋六号”将利用先进的调查设备,开展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多道地震调查、柱状取样(重力取样或活塞取样)、浅钻取样、箱式取样、多管取样、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热流测量、锚系观测、生物分层拖网、重力测量等调查。

  另据介绍,“海洋六号”的本次科考任务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由广州海洋地调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高文担任,刘方兰、邓希光、肖波、盛堰将分别担任各航段首席科学家,船长由何发光、孙雁鸣、蓝明华担任。共有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新闻媒体等领域的15家单位参加本次考察,参航人员约170人,这将是“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考以来,参航人员和参航单位均最多的一次。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广州海洋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科考队员家属参加了起航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