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查获首起走私液体可卡因案 32瓶红酒藏28kg

23.06.2016  09:24

  6月22日消息:6·26国际禁毒日在即,昨天,上海海关通报介绍了一年以来查获的毒品走私案。据介绍,2015年6月以来的一年间,上海海关共查获毒品走私案件35起,累计缴获毒品220千克,同比增加52%和55%,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同比增加75%。其中包括在浦东机场旅检渠道查获首起走私液体可卡因进境案,抓获中国籍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毛重28.2千克的可卡因。

   红酒藏毒

  去年11月30日,两名中国籍旅客乘坐航班自巴西圣保罗出发、经埃塞俄比亚转机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入境,海关根据前期线索,对他们托运的5件行李进行了开箱查验,发现其中2个行李箱内装有32瓶不同品牌的“红酒”。这些“红酒”外形包装跟普通红酒一样,但初检显示瓶内液体却呈毒品阳性反应。后经鉴定,液体含可卡因成分,重28.2千克。浦东机场海关缉私分局当日即予以刑事立案,并对两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经审讯得知,犯罪嫌疑人刘某(男,24岁)和吴某(女,25岁)系夫妻关系,在巴西圣保罗务工和经商。该夫妇回国前一天接受名为“林某某”的华人男子委托,将2个存有“红酒”的行李箱携带入境。“林某某”支付吴某900巴西币、300美金(合计约为人民币3200元)的“劳务费”。

   智能查缉

  旅客行李中看似普通的“红酒”竟是液态毒品,海关关员是如何判断其内藏的玄机呢?上海海关缉私局副局长表示,这主要归功于上海海关从2013年开始逐步探索形成的智能查毒法——高风险旅客筛选法。

  所谓高风险旅客筛选法,就是在海量分析国内外走私动态情况的基础上,提炼数据信息,建模后嵌入海关系统。由系统自动根据旅客信息评估毒品走私风险并发出风险预警,现场关员根据系统预警结合视频监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查缉,精准锁定嫌疑人。成功查毒后,海关再把信息导入系统,不断提升系统预警的准确性。

  借助高风险旅客筛选法,上海海关先后准确识别了红酒藏毒、鞋底藏毒、行李箱夹藏、人体吞服等各种“”“”藏毒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不影响守法旅客正常通关的前提下实现的。

   形势严峻

  据上海海关缉私局副局长李清介绍,近年来,走私分子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藏毒手法和带毒方式日益隐蔽,用于藏毒的工具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一体成型的特点,如行李箱的拉杆、电饭煲等。“像上述案件中,走私分子将可卡因溶解于红酒中进行重新封装,通过微信联系境外务工的中国大陆籍人员,利用其自愿有偿带物品回国,支付劳务费后委托其将藏匿毒品的行李携带入境,甚至有贩毒分子利用幼儿作为掩护其走私毒品的道具,隐蔽性非常强。

  其次,邮递渠道毒品走私和新型毒品走私出境的案件增多,也是近年来毒品走私呈现的新特点。由于寄递渠道隐蔽性较强,不少走私分子利用国际邮包和快件夹藏毒品入境或出境,一年来,上海海关在邮递快件渠道查获走私毒品案件共25起,占总数的71%。

  此外,走私进境以传统毒品为主,出境以新型毒品为主。本年度进境类案件以可卡因为主,上海海关共查获走私可卡因进境案件7起,缴获可卡因68.83千克,案件数和缴获毒品数分占进境毒品总数和总量的37%和33%,另在进境环节查获恰特草走私案2起,缴获恰特草119.39千克;而在出境方面,以走私佐匹克隆、4-氯甲卡西酮等新精神类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为主,共查获此类案件11起,缴获各类精神类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4.84千克,分别占出境案件总数和缴获总数的69%和40%。

  2014至2015年度上海海关立案侦查的毒品案件7成在出境环节查获,而本年度毒品走私重点转向进境环节,共查获毒品案件进境案件19起,缴获各类毒品208.6千克,案件数和缴获毒品数分占毒品总数和总量的54.29%和94.52%。

  另外,还呈现走私分子身份愈发隐蔽的特点。带毒人员的国籍具有多样性,身份复杂,有些有固定工作,有些为无业人员,甚至有犯罪分子利用幼儿作掩护进行走私。

  李清表示,禁毒、缉毒是一场持久战,上海海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按照海关总署和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坚持立足海关监管现场,深化执法合作,实施精准打击,全力打好禁毒斗争“攻坚战”。

   堵源截流构筑禁毒屏障 创新手段护航"绿色列车"

  为了给广大旅客创造"无毒"乘车环境,同时打击利用铁路贩运毒品的犯罪,上海铁路公安处在辖区车站和旅客列车上坚持开展禁毒专项斗争。据统计,去年禁毒日以来,上铁公安处共破获涉毒案件2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4名,并缴获一大批高纯度海洛因和冰毒。

  缉毒能手组成的小分队在重点车站、旅客列车上进行专项整治和集中查缉。列车的禁毒宣传活动火热开展。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都设立了若干查堵点,配备了缉毒犬和毒品探测仪等一批专用设备,以便提升查缉成效。对破获的每起涉毒案件,上铁公安处还要求查来源、追上家、打下家,广辟涉毒专案线索。针对新型毒品不断增加、蔓延,毒品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和隐蔽化的新情况,上铁公安处积极探索禁毒堵源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举办短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实物辨认,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民警的毒品种类、集散流向、携毒手段和识别方法等专业培训;主动加强与机场、海关和铁路沿线省市公安机关联系,共享涉毒情报资源,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今年以来,上铁公安处相继侦破了"2.12""5.11"等一批涉毒大案,沉重打击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广大旅客平安出行创造了一片净土。

   【案例链接】

   运毒方式花样翻新 携儿掩护难逃法网

   ■人体藏毒

  2016年1月10日,自埃塞俄比亚飞抵上海入境的坦桑尼亚籍女性形迹可疑,引起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的注意。经过旅检现场X光机及浦东新区人民医院CT检查后,确认其体内有规则颗粒状可疑物体,遂对该名女子采取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送至监狱医院监控排毒,共排出毒品90粒,经鉴定为可卡因,共计1150.83克,系2008年以来上海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人体藏毒案件。

  该女子携一名未满周岁婴儿入境。犯罪嫌疑人携婴儿入境走私毒品,在上海口岸尚属首例。为确认二人身份及母女关系,上海海关妥善安置犯罪嫌疑人所携婴儿,一方面联系上海市物证鉴定中心,对二人做亲子鉴定,并电话通知坦桑尼亚大使馆,通过邮件提供二人护照信息。与此同时,上海海关还联系了上海市救助管理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等机构,寻找妥善安置婴儿的途径,但因各种条件所限均未果。为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征得犯罪嫌疑人同意后,上海海关将此名婴儿送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安置,另派员轮流看护。

   ■电饭煲藏毒

  2015年6月4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与机场安检部门合作查获1起毒品走私出境案件,查获1名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的澳籍华人旅客将2包可疑晶体藏匿于电饭煲内携带出境,经鉴定为冰毒,净重4680.45克。这是旅检处与安检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以来在旅检渠道合作查获的首起毒品走私案件。

   ■拉杆箱藏毒

  2015年7月10日,上海海关缉私局立案侦查1起邮运渠道走私出口毒品案件,在一票由上海寄往澳大利亚的拉杆箱中发现藏有可疑白色晶体,经检验其中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重546.78克,含量为79.57%。

  2015年7月16日,上海海关缉私局立案侦查1起邮运渠道走私出口毒品案件,在一票由上海寄往澳大利亚的拉杆箱中发现藏有可疑白色晶体,经检验其中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重541.44克,含量为74.02%。

   ■铝箔纸藏毒

  2016年5月16日,犯罪嫌疑人搭乘航班从卡塔尔多哈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口岸,进境时选走海关无申报通道,未申报任何物品。现场关员查验发现其携带的3个行李箱内装有以铝箔纸包装的绿色粉末物体,经鉴定为毒品恰特草制品,共计40包,净重近77千克,系上海口岸最大一起走私恰特草案件。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供述其在我国从事服装生意,自称携带物品为“阿拉伯茶”(为恰特草别称),系受一名也门朋友的委托带入我国,一部分准备供其本人在穆斯林斋月期间冲泡饮用,一部分待委托人入境后交由其在穆斯林斋月期间冲泡饮用。

  此外,2015年7月29日、8月5日、11月2日,上海海关邮办处分别在5个由埃塞俄比亚寄往上海的邮包内查获恰特草,共计42.4千克。

  2014年恰特草被我国列为一类精神药品以来,上海海关共在上海口岸查获4起走私恰特草入境案。其中2015年下半年以来查发的就有3起,累计查获恰特草119.4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