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浪漫回忆 曾经的上海外滩"情人墙"[组图]

20.02.2016  10:08

原标题: 【汀钩沉】曾经的外滩“情人墙

  流逝的岁月中,总有一些人生“风景”是难以忘怀的,比如说上海外滩的“情人墙”——黄浦江之滨的那一抹“异彩”,能在脑海里抹去吗?

  千米江堤边的一抹异彩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后期,自外白渡桥旁的黄浦公园开始,至金陵东路新开河结束,全长大约一千六七百米,那是一条由钢筋水泥制成的防汛墙。每到夜幕降临,大都会临江的这一段是相对平静的,于是自发形成的奇观出现了:成双成对的年轻男女,依托长长的防洪堤墙体和护栏,面向江面,头靠头,手握手,轻声细语,情话绵绵。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外滩

  据说落雨的时候这里也不冷清,各色雨伞一字排开,绵延千米,很是壮观。有关的过来人曾如此描述彼时情景:“伞外风雨冰冷,伞内温暖如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里头。

  外地来的朋友有时会发问,“情人墙”前除了恋人,难道再无其他人了吗?当然不是的。封闭年代没有“旅游”的概念,然而出差或探亲访友者来到大上海,“逛外滩”还是少不了的项目选择。傍晚时分,本地居民来这里散步纳凉的也不少。外来客对于如此的“奇特风景”常常不明底细,觉得大上海就是不一样,十里洋场的遗风,谈情说爱也要摆出阵势来。

  对“情人墙”的“集体无言认同

  上海本地人对外滩“情感地带”的成因是心知肚明的,觉得呈现在眼前的不是纯粹的浪漫风景,或者说浪漫和美丽之中有着太多的无奈和酸楚——当“情人墙”的出现与“居无屋”、“居少屋”以及公共休闲交谊场所几乎绝迹的市民生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事物的多义内涵便凸显了。那些少男少女在相依相拥的甜蜜之中,可能有着明天婚床放在哪里的深深隐忧。

  “”的背景也缺少诗意,那时候黄浦江水的污染程度仅次于苏州河。江风和煦,却夹带着腐浊之味,浪涛的色彩也就引不起人们的诗意遐想。当然“情人墙”边是有至情至爱的,多少真情男女在这里倾吐衷肠,互托终身!爱情是神圣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当年在剑桥康河泛舟示爱的时候,作为泰晤士河支流的康河也是污浊的,然而它并不妨碍年轻人心中的醉人火花。浦江“情人墙”和康河小舟上的激情,是精神和爱意的交融,超越了客观环境的困扰,尽管这确实是一种不圆满。

   上世纪90年代青年男女在外滩情人墙前谈恋爱

  曾经的“墙中人”坦言 :甘苦自知

  听一听“情感地带”参与者的现身说法,是最有意思的。沪上著名滑稽笑星毛猛达坦言,他同女友相爱的时候,曾经多次去过那个带一点神秘的地方,“那时候傻呼呼的,吃好夜饭就去抢位子,7点钟前头就赶到了。有一次去晚了,看过去人海茫茫,总算找到一处隙缝,挤进去,没等开口,旁边的情侣便主动让出一角。在这里,没有发生过占位吵架的现象。 ”也是“理解万岁”啊!

   毛猛达全家福

  既是谈恋爱,总是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墙中人”有的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样的事情也很正常。前些年读到一首诗,写了“江边那道甜蜜温暖的‘墙’”,字里行间透露曾经有过的这段情没有修成正果,以“劳燕分飞”而告终,但写诗人对“”的甜蜜和温暖仍然留有难忘的记忆。——既有美姻缘,也有“感伤曲”,恰好印证了这道旷世奇“”的真实性和历史感。

  充满希望的大都会

  外滩“情人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是与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的。“居无屋”、“居少屋”状况逐步得到解决的同时,黄浦江、苏州河的治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英国的泰晤士河比上海的春申江早治理了数十年,而比泰晤士河污染程度严重得多的上海江河整治的速度却超出英国人的想象。30年前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赛艇队在水质改善的泰晤士河里重开赛事,而今复旦、交大的赛艇队也在苏州河里劈浪角逐了。

   原本水泥做的情人墙,已经被花岗岩、大理石与铸铁雕花栏杆所取代

  外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过一次不小的改造,新的防汛墙坚固好看,观光阳台、亲水栏杆、绿化带,鲜花墙,人性化的设计让游人感到分外的舒畅和惬意。 2007年按照国际化大都会的时代要求,进行了规模更大水准更高的拓展改建,外滩地下隧道的开通,缓解了近水交通干道的拥堵状况,沿岸整修和开辟成四个广场,1700米江岸以宽敞、舒适、大气的新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值傍晚,亲水岸栏前有不少人,男女老少,有的看浦江夜景,有的照相留念,一对情侣相拥而立,指点着对岸建筑群中的某个所在。

  最后还要提一笔的是,前几年,地处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举行了一场青年男女集体婚礼。礼毕,其中一对新人牵手走到江边,欣赏江景。新娘用玉手指指对岸,对意中人说,当年父母亲谈恋爱的时候,少有合适的场所,好多次都是在江边防汛墙前,也就是被后人称为“情人墙”的地方,度过许多时光。 “时隔30年,想想我们的情况,真是恍如隔世,为这种变化,我们也该更加感到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