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路要撕下便宜标签 华东最大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

21.03.2016  08:40
七浦路要撕下便宜标签 华东最大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本报记者 唐烨

  问10个人“七浦路是啥地方”,恐怕有9个人印象中都会说“就是那条Cheap (廉价)路”呀。没错,七浦路曾是华东最大的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便宜”是这里的标签。记者每次乘坐轨交10号线时,到了这一站,就会涌上来一批或拎或拖着黑胶马甲袋的批发客。

  不过,最近记者在七浦路走访发现,不少白领也会到这里“扫货”,黑胶马甲袋早就换成时髦的白纸袋。可是七浦路的12家市场,经营状况差别巨大,同样30平方米店铺,好的年租金70万元—90万元;差的年租金三五万元,依旧乏人问津……

  “圣和圣”没感受到商业寒冬

  走进七浦路上这家名叫“圣和圣”的服饰市场,感觉与印象中人声鼎沸、陈设杂乱的批发市场不一样。一二三层市场,被隔离成若干小店,尽管每个小店售卖的服饰不同,但装修风格都是清新田园风,而每层从灯光、公共空间设计到软装又都与每家小店的风格统一。虽然有顾客在与店家讨价还价,但并不嘈杂。圣和圣服饰市场经营管理公司管理部经理曹爱华说,与七浦路其他服饰市场不同,圣和圣对入驻商户有统一的定位要求,主要销售韩国风格的服饰、箱包和化妆品,市场运营方对这里进行了整体包装。

  走到市场的四五层,真能感觉到大商场的架势。没有类似小店那种隔断,展示商品被铺张地摆放在店铺中央,一些打扮入时的女孩在悠闲地挑选商品。圣和圣是七浦路服饰市场中转型最早、最成功的一家。当七浦路其他市场还以批发为主时,这里已经形成零售与批发平分秋色的局面了。

  零售多了,市场人气就旺。记者一天下午4时多过来,发现每家小店基本都有年轻顾客在光顾,不少还是白领打扮。“周末这里的人流要比现在翻一倍,最具人气的是四楼的化妆品专区。”圣和圣四五层店面大部分由韩国人经营,卖的很多都是当季韩国本土服饰,价格相对高一些。而四层的化妆品专区,售卖的基本上都是韩国本土化妆品,价格有高有低,但整体不算贵。

  购物环境舒适、商品层次相对高一些,还只是吸引白领消费者的一个方面。曹爱华认为,白领愿意在这里购物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我身上这套西装就是这里买的。一个尺码就三件,不容易撞衫,还有种量身定制的感觉。”传统批发市场有“爆款”现象,买回去的衣服太容易撞衫。但圣和圣内很多店铺里同样的款式一般只有那么几件。“价格总体上比大商场有优势,有很多款式就是被大品牌在这里相中,拿去做了贴牌。

  “商业寒冬?”曹爱华思索了一下说,“我们几乎没感受到。”“我知道七浦路有些市场还空置着,但我们这里是一铺难求。”他指着旁边几个小伙子说,他们都是楼面经理,每个人手里都握着好几家想入驻的店家呢。

   10个市场经营状况差距巨大

  圣和圣服饰市场只是七浦路12家市场中的一家,但也是最不典型的一家。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七浦路,东起于上海市虹口区的江西北路,西止于静安区的热河路,全长约1公里。以河南北路为界,东面属虹口区,约100米,有两个市场; 西面属静安区,约900米,有新七浦、联富、豪浦、七浦批发、白马、超飞捷、新金浦、凯旋城、圣和圣和兰城等10个市场,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

  “七浦路这两年整体人气相较鼎盛时期,肯定是有所下滑的。那时候这里‘五一’‘十一’ 黄金周的人流比南京路还多,最高日客流10万多人次,日均货物进出量两三百吨。”上海市七浦路服饰商业街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汪叶根讲起曾经的辉煌很感慨。

  汪叶根所在的七浦路服饰商业街区管理办公室,管理的正是属于静安区的10个市场。“现在10个市场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圣和圣、新七浦、豪浦等5个市场经营状况比较好,3个市场算维持,还有2个经营情况不甚理想。

  差距有多大?汪叶根做了一个对比:经营状况好的市场中位置、层面俱佳的店铺,30平方米一年可以租上70万到90万元,但经营状况差的市场中同样面积的店铺,一年三五万元也没人租。记者在一家经营相对较差的市场上下多层逛了一遍,发现关门谢客的铺子约有二三十家。

  在实体商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七浦路人气总体下滑是必然的,但这背后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汪叶根总结出两点:一是长期以来,七浦路的大部分商户都以批发为主,批发客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近年随着常熟服装城、杭州四季青市场等同类服饰批发市场的崛起,其产品定位与七浦路差不多,交通却更便利,七浦路的一些客户被分流了。二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服装品质设计等都有更高要求,但七浦路很多店铺还停留在相对低端的层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自然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