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梳理54条自贸区扩大开放措施:纯外资娱乐场所可期

17.12.2014  15:45

图片说明:据介绍,浦东新区的想法是,能将扩大开放措施与项目引进挂钩,根据项目来争取政策。

      专题:上海全力推进自贸区建设

  东方网12月17日消息:上海自贸区的开放措施向浦东扩散,箭已上弦。

  记者近日获悉,目前浦东新区已梳理出54条上海自贸区的扩大开放措施,以备在浦东新区推广。按浦东新区方面的梳理,这54条扩大开放措施中,有30条措施已经可以直接在浦东新区复制。剩余的24条措施中,有10条国家有关部门已同意扩大开放,但还需要进一步沟通;有6条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有8条需要上海市相关部门支持。

  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近日曾表示,浦东明年的首要任务就是接受好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其中金融创新是重中之重。

  目前,浦东新区还在就这些政策,向各方征求意见。一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浦东新区的想法是,能把扩大开放措施与项目引进挂钩,根据项目来争取政策。

  此前的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创新政策辐射浦东,就此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关于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措施辐射浦东的意义,新华社12月14日援引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的话总结,自贸区改革带有为国家进行压力测试的任务,在更大的范围去试验,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更准确一些。

   54条扩大开放措施由来

  浦东新区梳理的这54条扩大开放措施,本身并不神秘。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初,就推出了23条扩大开放措施;2014年7月,上海自贸区又发布了31条扩大开放措施。这54条扩大开放措施,最终成为了浦东新区的“梳理”对象。

  据记者了解,浦东新区梳理出的30条“可直接复制”措施中,有24条,已经在国家发改委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得到体现,目前这份指导目录在12月3日刚刚征求完意见,尚未公布实施。

  这24条扩大开放措施,囊括了大量的制造业扩大开放条款,譬如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豪华邮轮、游艇的设计;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摩托车生产(排量≤250ml),等等。此外,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也被涵盖,譬如取消对外商投资邮购和一般商品网上销售的限制;取消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的限制,等等。

  有分析认为,鉴于上海自贸区的地理位置限制,有大量的扩大开放措施,可能难以落地。比如,外商不太可能去外高桥生产摩托车,而浦东地域广阔,为这类产业的落地提供了空间。

  浦东新区梳理出的“10条需要进一步沟通”的措施中,包括允许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允许外商独资娱乐场所等。这类政策向浦东辐射,同样可以解决项目落地的问题。以外资娱乐场所为例,尽管此前上海自贸区已经放开了持股限制,但由于上海自贸区内市场有限,迟迟未有具体项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梳理的这54条扩大开放措施中,还包括3条金融类政策,即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允许中资行开办离岸业务和外资医疗保险机构,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这3条政策属于“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的类别。换句话说,浦东新区如果想拿到这3条政策,需要拿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特批”。

  辐射浦东的三大意义

  关于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措施辐射浦东的意义,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对新华社总结了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随着物理空间的扩大,开放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比如,制造业开放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在原有的自贸区域内难以施展。

  二是自贸区现有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贸易和物流企业,而浦东新区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更容易试出联动效应。

  三是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属于派出机构,很多事务需要授权。而浦东新区属于一级政府,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试验的完整性会更高。

   浦东离岸金融试验区畅想

  当然,浦东方面期待迎来的自贸区政策辐射,可能还不止于这54条。

  据新华社12月16日报道,上海浦东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日前曾表态,浦东在金融创新方面迎来了巨大机遇,未来可以借鉴海外经验在浦东探索建立离岸金融试验区,让其成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桥头堡,从而实现跨境财富管理。

  “我们的设想是在浦东新区挂牌设立离岸金融试验区,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则,聚集一批以离岸业务管理为主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能够享受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监管部门在确定其符合当地法律监管的前提下对这些机构适当放松监管。”施海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