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桥桥体转移需过五道关 瘦身两百吨再用50年

29.05.2015  19:39



2015年5月29日,上海,浙江路桥移走进行检修。

  5月29日,封闭施工一个多月后,百岁老桥——浙江路桥——迎来了关键的“移桥”施工节点。

  天还不亮,现场施工人员就开始了移桥的准备工作。上午7点,移桥开始。到8点40分,浙江路桥已向北移动了25米。

  浙江路桥位于苏州河东段,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闸北区浙江北路,建成于1908年,属于上海市市级文物。

   移动100分钟已挪行25米

  在封桥后,浙江路桥经过600吨履带吊布设、桥体加固、施工监测、桥面铺装拆除、水上锚桩布置、河道疏浚等准备阶段,桥身于5月29日进行顶升平移。

  期间,为了保护这座历史价值极高的苏州河上仅存的第二座钢结构老桥、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仅存的鱼腹式钢桁架桥梁,又鉴于苏州河道狭窄,没有将桥移至遥远的船厂去修的客观条件,项目部在多次讨论方案后,最终决定在距离苏州河北岸150余米建造临时厂房进行旧桥大修。

  上海市路政局道路建设处副处长商国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了本次移桥的总体施工过程:利用水面浮箱排水的浮托作用将桥身南侧支点抬升,同时桥梁北侧利用600吨履带吊机吊起,将钢结构桥体往北岸移送,最后由北岸的液压模块车运送至维修厂房内。

  商国平表示,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苏州河这一区段将暂时封航,同时苏州河河口水闸也将关闭,保证移桥施工不受水流影响。预计11月中旬,浙江路桥的钢结构桥身经过半年的整修后,还是利用平板车运输至岸边,通过大型吊车及浮箱平台配合作业,将大修后的桥梁恢复原位。

  本次浙江路桥大修工程面临诸多施工难点。

  一是桥体建造时间久,节点受力状态难以精确计算分析,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阶段桥体受力状态尽量与目前使用状态接近尤为重要,施工阶段要对桥体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对桥体受力进行全过程监测。

  二是场地条件复杂,施工制约因素多,需要在道路及河道上同时作业,施工区域跨黄浦和闸北两区,需要多方配合协调。

  三是桥体跨度大,重量大,移桥难度大。整个桥体跨度59.75米,拆除桥面铺装和附属设施后的桥体重量还有400吨左右,而且施工场地狭小,如何通过合理的布置机械、选择安全的施工工艺来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是一大难点。

  四是桥体为文物,施工阶段结构保护至关重要,整体驳运时需要有效的加固处理,并通过道路处理、同步控制、水平控制措施减少对于结构的扰动。

  五是地处繁华市中心施工,周边紧邻居民小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圈,环境要求高,合理有效的防噪防尘作业以及环保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桥体转移需过五道关

  机施集团工程研究院院长贾宝荣表示,考虑到107岁的浙江路桥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周围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要把桥体整体移至维修厂房中,大致需要过5道关、“其中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没需等待检验。

  难题一——吊机位置确定难。移桥所用的履带吊,位于河道堤岸沿线道路交叉口,作业区域极为狭窄。为确定履带吊位置时,机施集团采用了计算机模拟演示手段,提前预判了履带吊作业的动态过程可能对周边设施产生的影响,并在确定最终方案时加以规避。同时,采取了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确保了吊机进场和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难题二——旧桥抬升加固难。抬升“老爷爷”,首先要通过加固来助一臂之力,可100余年里,“老爷爷”经过的大大小小多次修缮“手术”来自社会多方面,没有完整详尽的记录,造成了桥体节点锈蚀和受力状态均不明确,给加固工作带来了困难。对此,通过监测装置的部设,并全过程控制加固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受力不明确部位,为成功抬升旧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难题三——浮箱操作控制难。吊机抬升旧桥的过程中,桥体一端置于岸上液压悬挂平板车上,另一端处于苏州河中的浮箱上,浮箱受到旧桥支座转换和河水流动两个动态过程的双重影响,难以控制。经过多次研究,决定采取“收紧所有固定角缆、不断调节压舱水、岸上液压悬挂平板车处于零约束状态”的方式,以保证浮箱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难题四——安全转移保障难。旧桥经过浮箱的助托上岸后,由吊机转移到运输台车上,期间,支承点发生转换,保证作业安全极为重要。为此,需提前在南侧吊点位置搭设可攀登脚手架,同时确保第一辆液压平板车停放稳定后,南侧支承点同步锁死,保证安全转移。

  难题五——同步运输协调难。移桥的必经之路路面倾斜度较大,地面操作时所有的重力都负载在平板车上,潜藏着一定安全隐患的同时,如何控制好两辆平板车间的协同作业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对此,在驳运前,做好了运输道路承载力、平整度及坡度等相关方面的验收,同时将驳运支座在上下坡时的方向调节考虑在内,做实每一处细节,机施集团还落实专人严格监控运输过程中两辆平板车的同步性,以解决协调运输中的困难。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是本次浙江路桥大修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参照百年之前的设计图纸,按最初的风格进行设计,恢复浙江路桥的原有的历史风貌。

  修缮后的浙江路桥重量将减少200吨左右,桥身将更加轻盈牢固,预计可再服役50年。大修工程计划年底竣工,届时逐步开放交通。而作为维修厂房使用的地块,正是已经完成了旧改动迁的闸北苏河湾地区的3街坊,浙江路桥修复回搬后,这里将规划建成约10公顷的苏河湾绿地。届时,它将与周边商务办公集群形成一个地下空间整体贯通的中央活力街区,并且与周边慎余里、天后宫、新泰仓库、浙江路桥等闸北区的标志性历史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兼具人文、生态、低碳、便利的城市新地标。

  附:百年浙江路桥修缮史

  1924年,为双向通行有轨电车,将桥面由木板改为水泥混凝土,单轨改为双轨,人行道改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

  1946年,该桥重新油漆养护。

  1954年,桥台加宽。

  1955年,桥面全部改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修理桥台,加强原有小T梁,并增设B.S.S.K型槽轨横梁。

  1965年,主桁进行防腐蚀修理,油漆全桥,修补人行道混凝土桥面。有轨电车桥面轨道换轨。

  1972年,加高桥台,拆除桥面轨道改行无轨电车,重新现浇混凝土板。

  1976年,为缓解交通压力,将主桁两侧悬臂2.16米的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并在悬臂端部扩宽1.08米作为新人行道。

  1986年,全桥拷铲油漆。

  1993年,对非机动车道进行了加固。

  1995年,进行桥梁静、动载试验。

  1997年,桥梁加固,对局部构件进行补强处理。

  2008年底,对桥梁部分构件重新进行了表面油漆,加强了交通管理,机动车辆改为单向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