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创业谷携手爱普生影艺坊联合举办M50创意集市

20.10.2014  18:58

          10月18日上午,普陀区M50创意园区的大门正式打开,同济创业谷和爱普生影艺坊联合举办的创意集市开业迎客。来自我校8个学院的18个创意团队为周末观展的人群带来了他们各自团队的原创产品。此次集市吸引了673人次参观,销售产品279件,累计销售额达到8057元。
          交叉到融合,跨专业跨学科团队呈现超乎寻常的创意产品
          丰富的产品、有趣的创意,让来往游客大开眼界。此次创意集市集结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等各个院系的“英豪”。商品种类繁多,横跨精制明信片、多肉植物、折纸钱包等众多领域。玲琅满目的创意小物,都满满承载着同济学子的诚意。其中不乏被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们恭称为“大神”的团队——以“脑洞盛开”著称的“织脑”,古灵精怪的小印章令人会心一笑;成功结合传统陶瓷与同济元素的“瓷啦设计工坊”,精致细腻的樱花镜在同济大学樱花季大红大紫了一把;坚持纯手工打造每一份银饰的“”,巧妙的设计与严谨的制作让商品堪称艺术品;以植物漂流为创意,营造绿色生活的“青个”盒子;以跨语言文化交流为目标的“Hipengyou”平台……每一个团队都独具匠心,每一个商品都好玩又实用。

          校区到城区,校园创业感知真实市场
          庞大的客流、挑剔的顾客,让18个校园创业明星大开眼界。来自设计创意学院的王同学表示:“原来在学校卖自己的纪念品由于是同济元素的,几乎不需要吆喝,大家都会过来。可来到这里不一样了,很多人不了解我设计的到底有什么意思,我不断地解释同济精神啊、理念啊等等。而且我今天已经对自己的摊位进行了多次调整,就是希望能多吸引点人。现实的市场和校园还是太不一样了,以后我们要考虑如何将我们的同济精神市场化的问题了。”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杨同学也是第一次在创意集市上售卖,他说:“我们前期对市场的调研太少了,原来100多的东西对学生来说价格不算低,因此销量不高;但今天没有考虑社会顾客的购买力,我们的产品没有带够,这回就已经差不多没有了,下午只能白看着了,有点可惜。
          长久以来,校园的创新创业多来源与实验室、学生的日常需求,具有很好的技术壁垒和市场需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化手段和实践的机会,使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难以承受真实市场的风雨。此次,由同济创业谷与“爱普生影艺坊”联手在M50举办的创意集市,就是专门为高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的一个真实实践平台;高校通过与不同的商业机构联合,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出校区的“温室围墙”,进入城区“真实市场”,以“干中学”的方式,进入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想法到创业,同济创业谷“铺平最后一公里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提升中国青年“创业力”,对提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济大学开辟400平方米的校内空间,构建创新创业实验室(inno—x—lab)、宽松创意的工作坊(cre—workshop)、信息咨询中心(con— hub)、“微型秀场”(showing—stage)、宽容便利的外部空间(tolerant—amenities) “五大功能”空间,打造“大学校区到科技园区的最后一公里”工程。同济创业谷自2013年底运营以来,聚焦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氛围营造、系统构建,促进“学校、企业、政府、社会、资本”五个要素全方位互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至今已吸引校内外200多个项目申请入驻,一期服务的37个项目中已有4个项目通过创业谷推介平台,争取融资110余万元,实现首批项目的商业转化;“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和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的理念得到了校内外的广泛认可。近期,同济创业谷网站二期的上线为跨空间、跨地域的联合创业提供了可能性;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为项目团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真实市场;教师创新创业项目的首次发布正在探索大学生创业的新形式……
          未来,同济创业谷还将产生更多的创业项目,迸发更多的创新创业想法,聚集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孕育“创业种子”的沃土。同济创业谷,期待有梦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