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启动

05.11.2015  01:54

      11月4日,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广局和团市委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开幕式暨首场主题活动展演在上海师大徐汇校区举行,吸引了众多大学生体验参与。据悉,本次活动是近年本市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方面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通过展示、讲座、演出、互动等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他们认知、热爱、传习中华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文脉在校园中传播和传承。

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开幕式暨首场主题活动展演分为外场和内场两部分。外场是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和互动,内场是首场服饰文化主题讲座。

在外场展示中,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为师生们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展示和互动,为本次活动进行热场。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学经典,每一势都针对性疏导人体一条经筋。由于古本易筋经易学而实用,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前来观摩体验,学生们在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互动、体验、学习,感受传统中医的魅力。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舞龙队为开幕式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表演。三条蛟龙于东部主干道汇聚于东部礼堂门口,随着三龙点睛,本次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正式开幕。

开幕式上,东华大学学生模特穿着来自东华大学学生自行设计的改良旗袍走上东部主干道,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呈现“改良旗袍”的独特风姿。同时,橱窗内精心设计制作的图文展板详细介绍了旗袍的历史变迁和制作技艺。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增加了许多互动、体验环节。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主干道人行道上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的上海剪纸、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莘庄钩针编法及被认为是“海派徽墨”的唯一代表曹素功墨锭等。学生们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项目,并能面对面地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参与互动,如:鸿怡泰茶庄安排的花茶品鉴、上海老食品展位的特色食品试吃、秋石印社带来的篆刻体验等都吸引了众多学生前往。

在活动内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春明老师为大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衣冠王国——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的讲座。高春明老师致力于中国文化史、服饰文化史研究36载,著有《中国历代服饰艺术》和《中国服饰名物考》,他编撰及主持编撰了多部中国服饰史研究专著如《中国服饰五千年》、《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和《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史》。由于长期致力于实物研究,高春明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引起在场大学生的热烈共鸣。

据悉,今年寒假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还将再奉献六场精彩展示,依次为: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海派面塑——指尖上的舞蹈、海派剪纸——玲珑剔透见匠心、易筋经导引法——从古代走向现代、笔香墨韵——绵延不断的人文情怀、粉墨登场——魅力无穷的传统戏剧,为广大上海高校学生继续送上传统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