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洁工春节天天上班保障浦江两岸整洁的游览环境

30.01.2017  10:43

  原标题:又一年“拖泥带水”过春节

(网络图片)

  轮机轰隆隆一响,锚绳解下一抛,摇摇晃晃中,又在船上过了一个春节。

  今年已是王伟冲第八次在船上过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天天上班。他是上海水域环境保洁服务公司龙水路保洁班组班组长,作为“世纪之明11号”水上保洁船的轮机长,负责黄浦江从鳗鲤咀码头至徐浦大桥间的保洁工作,和他搭班的水域公司龙水路项目部经理彭礼明,从1985年至今每年春节都在河道上度过,晚上还要睡在船上。

  河道清洁工跟道路保洁工一样,节假日必须天天在岗坚守,尤其是春节假期。家属们也都已习惯了他们的作息节奏———团圆饭或提前或延后。

  从水里捞起一个矿泉水瓶比买一瓶水还贵

  大年初一和初二,申城天气不错,风也不大。昨天早上8点,王伟冲和彭礼明穿上救生衣,启航开工。有船员驾驶适任证的王伟冲掌舵开船,执有船员轮机适任证的彭礼明站立船头瞭望。两人根据水流、潮汐、风向按相对固定的航道清扫,多数时候,彭礼明戴着橡胶手套握着捞网,配合着用格栅固液分离器打捞零星分散的、体积大的、机械无法搞定的垃圾。

  黄浦江水面平静,也比较干净,航行清扫“收获”不多,一天在鳗鲤咀码头至龙华港4.2公里水域巡回保洁两次,偶有饮料瓶、酒瓶、泡沫板、断枝残叶、旧衣物、秸秆等。王伟冲说,有风刮来的,有上游漂来的,还有不小心掉落的,但也有岸上或船上扔下来的。他感叹:“在水里捞一个矿泉水瓶的成本比买一瓶水还贵。

  穿下水服上滩涂捡拾垃圾最让人“头大

  每年10月中旬至来年1月中旬,黄浦江上游漂来水葫芦,那是河道清洁工一年最忙的时刻,“局部江面像盖了一层绿毯子,还堆积着其它垃圾,我们几乎没休息,一直在打捞。”王伟冲说。

  还有一件让河道清洁工想想就“头大”、但几乎每天不得不做的事儿———穿下水服到滩涂、岸坡上捡垃圾。很多滩涂上的淤泥深到大腿根,踩着淤泥跋涉可比在陆地上或水中行走艰难得多,但有垃圾就得在落潮时过去捡。“夏天闷热,连内裤都能湿透;冬天冰凉,刺骨地冷;关键是鞋底太薄,就一层橡胶很容易被水底硬物扎到,我就曾被玻璃扎破脚,到医院打破伤风针;有同事下水时腿上被铁丝割破,还有的腿脚浸水生了皮肤病;有些防汛墙下的滩涂上铺满乱石,要么上不去,踩上去了脚也很痛。”王伟冲一口气说了很多,然后笑笑,“只能自己当心点。

  在陆家嘴滨江大道水域,一个月24天左右不涨潮的时候,游客都可看到十来名河道清洁工身穿下水裤、戴手套、拎编织袋,上滩涂捡垃圾,他们每走一步都很辛苦,真是“拖泥带水”“举步维艰”,平时每天可以捡出十几袋各色垃圾,节假日更多。

  陆家嘴滨江水域曾被戏称为“天然垃圾场”———江水在这里大转弯,水流减缓,淤积了大量淤泥,落潮时,水面漂浮的垃圾特别容易积下来。但这里恰是特级景观保障水域,这里的水面漂浮垃圾在可视范围内不得超过半平方米,水域公司每个保洁员都上滨江滩涂捡过垃圾,只要潮汐条件允许,他们每天必做。

  确保45公里岸线贯通后的清洁

  最近上班,王伟冲都特别小心,尽量控制动作幅度,因为腰间戴了一个护腰带。去年底,王伟冲为了打捞江里漂浮的木头时把腰闪了,跑了两次医院,现在还戴着腰托。

  彭礼明说,黄浦江保洁的60多名同事,每个人的腰都伤过,年纪大了就显现出来了,“这是这一行的职业病,一直得睡硬板床。”近几年,虽然实施机械化,但很多零散的垃圾依然需要人工打捞。

  今年年底前,黄浦江沿岸45公里滨江岸线将贯通开放,届时市民从杨浦大桥开始,可以连续步行至徐浦大桥,这对水面保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都是特级景观水域的保洁要求。”王伟冲说,原来清洁门责制提倡滨江单位就清洁自家门前水域,现在滨江水域、滩涂、岸坡成了公共区域,有的区组织力量清洁,但王伟冲他们航扫时都会顺道扫过。如今他只希望,“岸边建设步道时更加优化浮桥的设计,因为垃圾一旦冲进浮桥下的涵洞里,就很难打捞出来,潮一退,岸上的行人低头看到垃圾,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