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沪港通试点办法 50万投资门槛初期不变

29.09.2014  07:45

  经过近5个月酝酿,沪港通“一号文件”《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上周末正式发布。在这份原名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上交所共收到78家券商反馈意见。所提意见主要涉及法律关系界定、额度控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等几方面,一些此前市场热议问题最终得到答案。

  最引人注意的是对融资融券制度安排的明确和为实施“看穿式监管”保留空间。但对外界质疑的内地个人投资者港股通(南下)50万元的投资门槛问题,出于“走得稳”需求远高于“走得快”需求,并未调整;不过,香港证监会明确表示,随着沪港通市场逐渐成熟,门槛限制将会放宽。

   融资融券首现沪股通

  在4月底的征求意见稿中,融资融券并未现身沪港通业务中。然而,市场呼声最终得到监管层的认可,沪股通(北上)首先迎来曙光。

  试点办法明确,考虑到香港市场实际,沪股通投资者可在香港市场开展沪股通股票保证金交易(类似于内地的融资买入)、股票借贷和担保卖空(类似于内地的融券卖出)。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场的“类融资融券”业务模式与内地并不相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介绍,香港市场的融券卖空采用分散授信模式,不安排专门从事融券的机构对融券进行控制,而是由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借贷、回购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工具完成。内地关于融资融券的现有规定,仅适用于境内证券公司对其客户的融资融券业务。两地之间规则不同的情况下,沪港通设计的“主场原则”将发挥作用。

  在沪股通中,为防范在香港市场开展的沪股通股票“融资融券”行为造成内地市场波动,《试点办法》从监管交易申报角度对保证金交易和担保卖空的标的、担保卖空的提价规则和比例限制等事项作出规定。此外,原有的“会员不得为港股通股票交易提供融资融券服务”规定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本所会员为港股通交易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相关事宜,由本所另行规定”。由此,港股通的融资融券想象空间也被打开。

   看穿式”提升监管效率

  沪股通将实现看穿式监管,也是此次试点办法中的一大亮点。目前,A股市场交易以“看穿式”证券账户体系为基础,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拥有所有投资者的一级账户信息。在该模式下,每一笔A股交易申报均应包括投资者的证券账户信息,交易所可实时对投资者交易指令做前端检查,并能实时发现投资者持仓违规信息。

  此前征求意见稿中,没有对沪股通的监管模式作出明确规定。

  此次《试点办法》规定:上交所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提供沪股通交易申报涉及的投资者信息。这一规定为沪股通中上交所及时获取申报背后的投资者信息及实施“看穿式监管”保留了空间。

  鉴于香港市场的实际情况,马上全面实施看穿式模式还需一定技术准备时间。因此,目前仅针对个案调查要求实施此模式。不过,对于“看穿式”监管模式,上交所已与联交所达成一致。在沪港通运行一段时间后,香港技术准备比较充分时,在沪股通中全面实现看穿式监管。

   50万元门槛非一成不变

  针对此前市场上港股通个人投资者门槛50万元过高的呼声,此次试点办法中并未修改。市场分析认为,门槛问题的设定可能还是为沪港通平稳起步考虑,试点初期对风险的考虑往往远超对效率的考虑,这也是对内地投资者负责。而且,沪港两地市场存在不少差异,许多在内地市场适用的投资策略在香港并不适用,对内地投资者而言,港股通可能面临更大风险。

  比如,香港上市公司基本面对股价走势影响,往往大于A股公司。内地炒作绩差股的逻辑,在香港市场通常不适用。而且,港股针对连续亏损企业并没有A股市场以“ST”标识的特别处理,在投资港股时可能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与A股相比,港股通标的股票成交金额、换手率均偏低。数据显示,12%的个股日均换手率不到0.1%。如果大量买进不活跃的股票,可能面临长期无人接盘的窘境。

  此外,港股市场单日股价涨跌幅度不受限制,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短线风险。以中国熔盛重工为例,2013年7月,受“裁员”、“银行压贷”等传言影响,公司股价在3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31.3%,单日最大跌幅达16%。

  不过,香港证监会表示,即将开通的沪港通试点还仅是1.0版本。随着试点平稳推进,投资者适当性门槛也会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