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举行沪港通讲座 香港券商周末也很"拼"

17.11.2014  09:11

  

  图片说明:券商讲座坐满了想了解沪港通详情的股民

图片说明:香港的出租车上都印着沪港通的车身广告。

图片说明:券商纷纷推出免佣金等优惠措施吸引客户。

   周一见!

  东方网11月17日消息:这一次等待的不是什么桃色绯闻,而是“1117”号沪港通“列车”。从起步、刹车再到加速,今天上午9时30分,酝酿已久的沪港通将正式启动。

  11月14日,随着股票交易税收政策赶在通车前夕公布,沪港通的热情已经彻底被激发。记者在香港采访发现,不仅银行、券商抓紧时间吸引投资者,一些普通投资者也从最先的观望变为热切期望,但对参与其中依然保持谨慎。

   [券商讲座]

  内地游客顺便来听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向作息规律的香港券商连周六也会这么“”。15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九龙弥敦道上的耀才证券九龙区总部时,这里正在举行一堂名为“沪港通正式开通,你准备好吗?”的讲座,里面坐满了前来聆听讲座股民。

  “这段时间一直在举行讲座,主要是希望客人在沪港通正式开通后,对交易细则、系统使用及最值得留意的板块三方面有所了解。”耀才证券市场总监郭思治告诉记者,这场讲座吸引了500余名投资者。作为香港最大的本地券商,沪港通宣布开通后,耀才证券公司管理层已将其认定为券商的重大机遇。讲座上不乏从深圳甚至上海过来的股民,更令他感受到两地投资者对于沪港股票互联互通的热情。

  记者在讲座上发现,前来听讲的投资者以广东口音为主,但普通话甚至上海话的人士也并不鲜见,讲座中交易成本、AH溢价股票和潜在上升板块,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一名在座的带上海口音的内地投资者告诉记者,这次来香港原本只是旅游,正巧碰到沪港通启动,便顺便过来听下课,主要是给自己多个选择。

  事实上,沪港通即将通车的消息公布后,忙不迭揽客的绝非耀才证券一家。中银香港、恒生银行、致富证券等纷纷推出免佣金等优惠措施吸引客户。

   [银行]

  调高人民币存款利息

  “这里人民币存款利率这么高啊?”看到电子屏上显示的数字,在铜锣湾骆克道一家汇丰银行取款的北京游客林小姐惊呆了。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一切与沪港通有关。由于17日开始香港居民每日兑换人民币额度放开,香港各大银行纷纷调高人民币存款利率。

  记者在汇丰银行最新推出的优惠中看到,兑换人民币并设立一周的定期存款,可享受高达6.5%的年利率优惠,存入1个月定期存款,则可享受4%的年利率优惠。如果开立保本投资存款,更可享受高达7%的年利率优惠。据介绍,该优惠至12月31日止,只适用于客户通过电汇兑换汇率,将港币兑换为人民币而开立一周或一个月的定期存款,金额为人民币2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利率都远低于内地,但是沪港通却使这出现了倒挂。目前,内地银行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为3.25%,5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也不过4.75%。不过,在综合考虑了汇率、交易成本等问题后,林小姐最终放弃了在香港定存人民币套利的念头。

  除了传统定存掀起加息战外,不少银行还纷纷推出人民币高息理财产品,吸纳存款。记者在中环、铜锣湾等地的数家银行看到,2至3个月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上调,其中工银亚洲提供的一款理财产品潜在最高收益率达到11%,不过条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期内上升1%或以上,否则回报将大幅缩水。

  水涨船高的利率让一些储户不淡定了。“有客户预约下周一可能大手换汇,将逾百万元港币定存提早赎回,转到利息更高的人民币去。”永隆银行存款部主管龚志明表示。

   [股民]

  香港股民热情但仍审慎

  相比机构的乐观,普通投资者对沪港通更多了一份审慎的态度。

  随着沪港通启动的临近,无论是港铁车厢的播报还是各大电视台的新闻,都能看到有关沪港通的消息。记者发现,每当电视中播出相关消息,都会有行人停下脚步观看,而各大报章上,头版、头条等位置的新闻,也时常被沪港通所占据,相关评论、分析更成为《信报》、《经济日报》等报纸的重点。

  “这几天经常有人买这些报纸。”在湾仔经营一间书报亭的张先生说,近期报纸上关于沪港通的消息越来越多,有些市民原本已经匆匆走过,却还会折回来买份报纸看看,这在以前很少碰到。偶尔还会有人跟他聊上几句,问“沪港通”好不好,“可这我怎么知道呢?”张先生笑笑说。

  在中环皇后大道中一间中国银行咨询人民币兑换业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并不急于投身于沪港通。“会在我的投资考虑中,但不会下周一就投进去。”刘先生说,A股市场讲究消息,这对他来说还需要适应。“香港人买内地股票,还有很多要学习,就像是个小学生,对个股不了解,那就不能急着冲进去。

  此外,由于沪港通目前没有权证这样的高杠杆产品及开放T+0操作,这也使部分香港股民感到不习惯。“正股波动太小,又不能当天进出。”香港股民李太说,考虑到基金大户入场可能推高A股,她对沪港通有很大信心,但可能会到年底才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