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人文讲坛”上线  王德峰解读“哲学与人生”

16.05.2016  08:15
    5月11日,为喜迎学校百十校庆,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由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沪江人文讲坛”在综合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应邀做客系列讲座第一讲,精彩品读“哲学与人生”内涵,揭示其文化理念与价值传承,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绪明主持讲座。逾三百名上理师生聆听了讲座。

王德峰教授做主题讲座

      思想:智慧溯源
    “中国当下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智慧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王德峰教授指出,较之于在过去三十年曾广受推崇的“显学”,近年来国人正在愈来愈多地将关注点聚焦于人文学科,“该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今天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没有生命幸福感,只得开始寻求智慧的境界……每当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面临困境,以至陷入深刻的危机,总是不得不重新返回到其最初的境界,重新为古代的智慧点燃起火焰,继而再拓展其出路,历史本向来如此。”         哲学:心灵安顿
    “存在于知识中并不等于存在于思想中、存在于真理中。”王德峰指出,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而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生,小烦恼可以用知识解决,大痛苦则必须诉诸哲学。相较于外在显性的困苦,生命内部的问题往往更难应对,其实质是对人心思想的安顿,是以有限理性对于无限心灵的生命情感的调适安顿,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人选择了宗教信仰,而中国人选择了哲学思辨。“每个人存在的根本的有限性和他的理性所可能通达的无限的概念王国构成了一个矛盾,而人每每因为自己的理性而遗忘了自己在根本上的有限性和渺小。”       中华:文化属性
    王德峰认为中国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种属性,而是一个文化属性,中华文化是基于汉语所形成的独特哲学世界,“只要中国人还使用汉语,则不管其是否阅读过儒释道经典,就已身处于儒释道传统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不会消逝,中国人也难以成为世界公民。“儒家思想讲求‘无所为而为’,道家思想讲求‘无为而无不为’,佛家思想讲求‘无心而为’,至王阳明三家合流,形成内化于心的文化思想。”王德峰认为,至于诸如“道”、“忠”、“恕”、“孝”、“缘分”等中华文化概念无法直译为西方语言,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讲座持续两小时有余,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王德峰风趣儒雅、娓娓道来,将中国社会、中国人内心、中华文明哲学思想一一剖析,现场师生无不为王德峰的讲授魅力所折服,沉浸于文化盛宴之中。讲座结束后,王德峰还与部分听众展开了互动交流,并就大家所关注的哲学话题进行了讲解与分析。

主题讲座现场

    “沪江人文讲坛”源起于创立自2007年的“东洲讲坛”,旨在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术为本、以思想为先,打造全面覆盖专业知识、文化传承与时事热点等领域的高质量共享交流平台,为广大上理学子提供与校内外名师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大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有所乐”。后期主办方将持续推出高质量讲座,请大家持续关注。

 

供稿:研工部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