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新中考“小升初” 中游学生家长最纠结啥?
民办中小学校园开放日上,在校学生展示特色课程和活动。
今年的“小升初”,弥漫着别样的硝烟味。昨天至8日是上海“小升初”民办初中网上报名时间,“读公办还是读民办?真的很难选择!”这个节骨眼上,不少家长仍然没有明确的选择方向。
此前,琪琪妈妈带着女儿参加完区里一所知名民办初中的校园开放日活动。而更早一些时候,母女俩还去对口的公办初中考察了一番。家庭会议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放弃心仪已久的民办初中,就在家门口的公办初中上学。
即将在今年9月迈入初中的这批孩子,是上海第二届完全按照中考新政考试、升学的学生。和琪琪妈妈一样,很多家长正在经历着激烈的心理博弈:既看重中考改革中名额分配新政给公办学校带去的新“利好”,又舍不得放弃“冲”民办学校的机会。
“在为孩子择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未来可能的升学路径,这不仅考验家长的教育策略和价值取向,也考验他们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中考新政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影响最大。
同时,部分民办初中也将遭遇生源方面的挑战。有业内人士直言:“中考改革或将成为一些民办初中转型的发令枪。”
中考新政对“小升初”家庭是好事,也是挑战
上海中考改革中的名额分配政策,是眼下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根据新政,上海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办法包括自主招生、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也就是俗称的“自招”“名额分配”和“裸考”。参与名额分配的学校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特色普通高中,家长们熟知的“四大”“八大”等知名高中,都在此列。
让家长们“坐不住”的,正是名额分配向公办初中的明显倾斜。据悉,“四校”总招生计划的65%名额将分配到区,其中20%分配到相应区的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至65%的招生计划将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其中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换算下来,虽然“四校”名额分配中的52%、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中的15%至19.5%,绝大部分民办初中可参与竞争,但比起公办初中来说,差距毋庸置疑。
“受中考新政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和琪琪一样平时成绩‘不上不下’的孩子。”琪琪妈妈很清楚,成绩优异的孩子不论选择公办或民办,总会受到优质高中的青睐,他们的升学路径也更多元;而处于中游的学生,很难在民办初中崭露头角,去公办初中在名额分配的机会前尚有一争之力。“考虑到今后入读优质高中的概率,我们很难对名额分配的机会说‘不’。”
和琪琪妈妈不同,家长翔爸不愿意为了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放弃民办初中——这种心态在如今的家长中也很有代表性。他分析,如今名额分配的细则尚不十分明了,如果仍是通过学校抽签一定数量区内及委属学校名额的方式,那其中就会有不少运气的成分。如果因为名额分配的优惠,让孩子勉强选择对口入学,初中四年后,自招的路走不通了,万一学校能分配到的最好的高中也不是自己的理想学校,这时候就被动了。更何况,不少学生估计都冲着名额分配的政策优惠选择公办学校,以后公办学校的校内竞争度会如何呢?这也难说。
“中考新政引导理性择校已经显现。”文来初中校长柏彬认为,这对“小升初”家庭是好事,也是挑战。在他看来,对家长来说,眼下的择校难度在于多方面综合考量,包括孩子的学情、将来的升学意向、民办初中的特色等。“家长对孩子有没有足够了解,知道他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全家人教育价值取向怎么样,是为了升学,还是看重学校的教育品质,这些账虽然复杂,但一定要算清楚。”
民办初中出路在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中考新政的实施,也会给一部分民办初中带来冲击。”在接受采访时,沪上一位特级校长指出了中考改革带来的另一层“变数”。
过去,一批顶尖民办初中主要的升学目标是沪上的“四校”及一些优质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便在名额分配的前提下,这些民办初中在这一领域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教学质量一般的民办初中,主要的升学目标是大部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普通高中。受中考新政的影响,公办初中明显持有更多此类高中名额分配的优势。“两面夹击之下,一般的民办初中生存和发展情况将变得艰难。”
沪上一位民办初中校长直言,中考改革确实为民办初中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以此为契机,沪上的民办初中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教学质量过硬的学校依然能够吸引到较好的生源,而原本教学质量平平的学校或许会面临生源压力。
因此,对于民办初中来说,转型已是必然。目前,有一种共识已逐渐在民办初中校长群体中形成:民办初中的出路在于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学校应努力提供更优质、独特的教育品质,打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品牌。
“未来,如果有一部分家长依然坚定地选择民办初中,他们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一定有着更高的认同度和信任度,对孩子也有充分的信心。而学校与家庭教育观点的趋同,也将助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柏彬看来,这对民办初中来说,未尝不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机遇。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