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馆长在沪共议: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12.09.2015  10:02

  原标题: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馆长在沪共议“头号难题”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如何生存发展,与公众生活有机结合,成为当下要思考的重要话题。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馆长就“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的主题各抒己见。

   新展品

   文身展和相声吸引年轻粉丝

  博物馆以收藏传统文物为主,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入展馆,成为困扰馆长们的头号难题。坐落在美丽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在转型和改造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作为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建立的新兴博物馆,又处在“博物馆之城”巴黎,凯布朗利一开始就定位明确。馆长史蒂芬·马丁介绍,凯布朗利是一家本土艺术博物馆,但致力于面向除法国和欧洲以外的其他所有文化,是“非本国文化为主导的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凯布朗利博物馆选择了戏剧化的展示风格,“我认为戏剧和博物馆是非常接近的,很多去博物馆的人也会去教堂,或者剧院、表演场所等等。”博物馆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用做现代艺术展示,包括现代工艺品、摄影、电影文化、流行艺术等等,以吸引年轻人观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也认为,现代艺术品收藏是中国博物馆需要去拓展的。

  目前,凯布朗利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文身展,集结了全世界最知名的图腾设计师来为博物馆制作展品,吸引了70万人参观,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如果不办这个展览,也许他们就不会来博物馆。我们也跟玛雅艺术展同步展出,通过玛雅去吸引那些比较传统的访客。”马丁说。

  京都国立博物馆馆长佐佐木丞平认为,博物馆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首先要让公众对博物馆有兴趣,让以前对博物馆不感兴趣的人进到博物馆中。京都国立博物馆“平成知新馆”大厅会举办音乐会、派对,包括琵琶演奏、单口相声表演等,以此增加博物馆粉丝。

   新观点

   通过虚拟方式也算走进展馆

  “上海博物馆是非常优秀的博物馆,但目前面积对于藏品来说太小,如何为更多的观众营造更舒适的参观环境,也许是需要提升的方面。”马丁说。建筑区域狭小,展示空间有限成为制约不少博物馆发展的瓶颈,建立新馆成为不少博物馆的选择。下转5版(上接第1版)最近,故宫博物院做了新的空间开放规划,去年开放空间是紫禁城的52%,十年以后将达到85%,通过修缮和新建,包括东华门、燕翅楼、城墙公园等更多展览空间将用于公众参观使用。

  拟于浦东建立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将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文化项目。杨志刚介绍,东馆将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的博物馆”,构建以中国古代文化主题为核心的展陈体系,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与西馆以青铜、陶瓷为重点的中国古代艺术专题陈列相互呼应。上海博物馆东馆将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文创、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造上海地区中国古代艺术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与交流及公众文化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公共平台。“过去博物馆主要注重文物收藏和保护,后来开始注重研究,如今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博物馆需要负起公共参与和公共文化传播的职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中国有4000多座博物馆,2000多座免费开放,但观众人数只有不到6亿。我们不能埋怨公众不把博物馆看作生活一部分,更应从自身检讨,怎么更有吸引力,更加和公众生活联系起来。

  近年来,国际博物馆领域出现在收藏与展览空间之外,增加公共教育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的趋势,博物馆更加注重观众休闲区域的作用。单霁翔认为,公众不一定要走进展馆,可以通过博物馆网站、APP等虚拟方式参观,以实现更强大的传播,甚至通过网络商店购买文创产品,这些都可看作人们走进博物馆的方式。“今天不能仅仅追求数量,更应该追求质量的提高。